傳媒e時代
作者:李 滿
【摘要】網絡把關角色的弱化,造成了虛假信息泛濫、垃圾信息成災以及網絡暴力等現象的出現,影響了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力。本文分析探討了網絡編輯把關人責任缺失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引起的原因和應該采取的預防措施,有效減少和杜絕各種不良現象,淨化社會輿論環境。
【關鍵詞】網絡編輯 把關人 責任 角色
近幾年來,網絡新聞傳播在呈現出越可喜的發展勢頭的同時,也經常出現虛假信息,垃圾信息及網絡暴力等不良報道現象。從根本上說,這都是網絡編輯責任缺失造成的。網絡時代的新聞“把關人”,是新聞資訊與服務的重組者、鏈接人和發布平台。①作為“把關人”的網絡編輯在保證作品麵世時的文化質量的同時,還要有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的責任。
一、“把關人”概念
“把關人”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最早提出的,傳播學者懷特將其引入新聞研究領域。②這個概念表明了,在大眾傳播領域中,傳播過程的每一步都有“把關人”在進行著信息的取舍、選擇和加工,決定哪些信息最終會呈現給讀者,並產生一定的傳播效果。
從廣義概念來看,“把關人”即采集、製作信息的過程中對各個環節乃至決策發生影響的人。③然而在網絡傳播過程中,人人都有可能在網上傳播信息,“把關人”傳播信息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大眾所分享,這種權利的分化,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把關人”權利的削弱。
二、網絡把關弱化造成的不良現象
網絡傳播把關功能的弱化致使一些不良報道現象時常發生,集中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麵的問題:
1、虛假信息的泛濫
假新聞一旦傳入網絡,由於其複製快、傳播廣、求證難等原因,使其很難得到有效管製,從而促使網絡成為假新聞的重災區,並在社會上引起負麵影響。
2、冗餘信息的傳播
在網絡的海量信息中,有很多是過時的、雷同的、甚至是無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即對有用信息的傳播產生幹擾,還浪費了人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3、網絡暴力的蔓延
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等特征,使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信息傳播中混淆是非,擾亂受眾視線,並將這種影響延續到現實生活當中,給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其“暴力”後果不可忽視。
三、網絡把關弱化的原因
在網絡傳播狀態下,網絡把關功能較傳統媒體有所弱化,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傳受合一”致使把關權分化
在網絡傳播領域,傳播權力被大眾分享,網絡媒體的把關力量大打折扣。在網絡傳播中,傳播主體的泛化使得議程設置等理論在網絡傳播中的作用表現的比較微弱。④
2、海量信息、傳速迅捷,弱化“把關人”作用
傳播信息的海量化,使得媒體把關比較困難。信息空間容量的急劇膨脹也使得網絡編輯對信息的控製權、優先權被削弱了。在這種情況下,網絡編輯在短時間內對這些海量信息進行篩選、編輯並呈現給受眾是不現實的。
3、立法與技術滯後,“把關”作用無所依憑
網絡發展快而立法滯後,是目前比較普遍的難題。一旦出現侵權、違法行為,發帖者很難被追究。目前,網絡技術還處在發展階段,網民可以通過多種手段避開“關鍵詞”屏蔽,或是對某些信息進行修改,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把關人的“弱化”甚至“缺失”。
4、網絡編輯的素質良莠不齊
一些網站為了追求點擊率而降低把關的力度,網絡編輯的素質差異造成了網絡傳播在社會責任和文化責任方麵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