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最早的關於“生涯”二字的說明,大抵就是《莊子·養生主》中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單說“生”字,其解釋多達幾十種,而“涯”字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是水邊、邊際;二是範圍、限度。兩者結合起來,最恰當的解釋就是:整個生活階段的範圍。《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生涯”二字的解釋則是: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兩種解釋基本相同。
統觀現在與生涯有關的圖書,多被烙上了“職業生涯”的印記,年齡層次大多從大學生到成人。當我們拿起一本生涯類圖書,會驚奇地發現,本應是站在生涯的“起點”去讀書的青少年類圖書,卻更多地投放給了成人的市場。當我們年近三十,當我們從業多年,真的還能更好地左右自己的生涯嗎?
真正的生涯類圖書應該是給誰讀的?真正的生涯類圖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真正的生涯類圖書應該給予我們怎樣的人生?
生涯規劃,宜早不宜遲。孟母三遷,因為孟母深知環境影響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一個聰明的孩子沒有合理的生涯規劃,不免遁入濤濤人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因為有著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奮鬥方向,而成為警世名言。曆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其企望奇跡,不若做好當下。成功或失敗,之於每一個人,可能隻是當初做事前的幾分鍾的思考。
生涯規劃需要有明確的方向。人生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渺無邊際,而一個人就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輕帆搖曳。大多數人都隨波逐流,風進則船行,浪退則舟回。倘若真想采摘彼岸的鮮花果實,僅靠馬力十足,無非比別人漂流過更多的海麵,卻疲憊不堪。要想從望眼欲穿變成觸手可及,除了靠“識途老馬”,就隻能自我導向。無論是你給孩子的人生當“識途老馬”,還是作為青少年的自己,把握好自身的方向,都必須在航海前審視一份這波浪壯闊的大海的航海圖。
本套生涯規劃叢書,涵蓋了從中學到初入職場的生涯規劃,麵向的讀者群有尚未經曆高考的中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以及關心、愛護他們的師長。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職業的規劃;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某一個人自己的規劃;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一本書的規劃。
在謀劃這樣一套叢書的同時,我應該感謝所有為“生涯規劃”這個方向而努力的作者。他們當中,有生涯管理、大學生職前教育專家,有多年谘詢和培訓經驗的優秀講師,也有參與教育部和國家級青少年和兒童心理方麵課題研究的高級教師,他們都對教育、心理的相關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生涯規劃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教育問題,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有每個青年人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本套叢書力求從不同表現形式、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知識點出發,給予讀者更多的思考。生涯規劃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廣闊通道。
大多數人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也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即便都站在起跑線上,也有內圈和外圈之分。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真理,有的隻是對真理的探索和思考。
文末,我還想說說這套叢書封麵的寓意。封麵的基調是白色和其他顏色,白色是共有的,不同的分冊下半部分的顏色有所不同,蘊涵著人生的底色是白色的,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色彩。中間的圓圈,既可以看做是一圈跑道,象征著人生如同跑道,隻要有目標,每一個點都可以成為你的起點,每一個點都可以成為你不斷超越自己的地方;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大大的“0”,每個人的生涯規劃都是從“0”開始,隻有卸下包袱,認清現狀,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每個人生階段都是一個新的“0”點,但每一個“0”點都不可複製。願每一位規劃自己生涯的少年,每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的師長,都能在這套書中收獲一點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