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兩人來到學校,剛坐下沒多久,忽然就有人大叫:“啊,是淩風和徐侯波,他們來了!”
兩人來沒反應過來,就被班級裏的同學包圍起來。
原來那天警察聯係了學校之後,班主任和教導主任就特地在早會的時候在全校師生麵前表揚了兩人,所以現在弄得全校所有人都知道兩人的“英勇事跡”。
上課的時候,校長還特意來到淩風的教室。長篇大論兼加油添醋地講述了淩風和徐侯波兩人的英雄事跡。把淩風說的比福爾摩斯還福爾摩斯,而且從細微的地方察覺到房子有異,從而果斷的救人於危難之中。搞的淩風尷尬不已。
另外老人那邊,淩風也抽空去看望了一次,將自己事先想好的一番說辭跟對方說了一遍。
事實證明無論是什麼技巧都是鍛煉出來的。即使再難,再不適應的東西隻要嚐試的次數多了,就會習慣,然後熟練,甚至沉浸其中。
有了之前那次經驗,淩風說出這個“善意”的謊言的時候語句已經很流暢,聲音也很平穩了,沒有之前那種緊張和不適應。
對淩風深信不疑的老人自然是欣然應允,表示會在清醒後立刻修改遺囑,把自己的全部財產轉移到淩風名下。
看著老人充滿幸福與希望的眼神,淩風不自禁的產生了一絲負罪感。
誠然,他最主要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能讓老人安心的離去。但也不可否認其中摻加了一絲私心。
到了最後,淩風甚至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為了老人多一點還是為了自己多一點。或者說自己是否隻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好的借口才讓自己覺得自己主要是為了老人才這麼做的。
這是心靈的拷問,是對自己良知的審判。不過好在,淩風早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確定自己要走的道路,所以他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迷茫多久。
因為老人是他救的,所以淩風來看望老人一事也完全沒有引起他人懷疑,隻是單純的認為淩風是一個好人,對自己救的人十分關心。
在看望過程中,淩風也終於見識到老人那所謂的“不肖子女”。
在老人病入膏肓的時候,這些子女完全沒有任何擔心老人的意思,反而不斷的在醫院裏爭論著遺產的分配,完全把老人當成了一個死人看待。
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的淩風徹底斷了把遺產留給這些人的想法,轉而思考著在遺囑修改後該如何麵對這些人。
強烈的求生意誌,再加上兩劑強心劑,使得老人終於還是清醒過來。
清醒過來的老人第一時間呼叫了律師,請求修改遺囑。要將自己所有遺產全部轉移到淩風名下。
接到了來自律師的電話,知道自己兒子救的那名老人想要將遺產全部轉移到兒子名下後,淩父淩母徹底呆住了,他們絕對想像不到,會有這樣的好事情突然間從天上掉下來。
而那筆遺產的金額更是令兩老喜出望外,高興的差點暈了過去。
老人的遺囑修改事件自然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畢竟老人是將自己的全部遺產交給一個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人。哪怕這個陌生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是一樣。
救命之恩是很大沒錯,但轉移全部遺產確實也超過了報恩的範疇。再說了,同樣作為老人的救命恩人,徐侯波卻沒有得到一分錢。其中固然是因為淩風在這件事中占了注意作用,但也不能因此否認徐侯波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