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的天、地、命三魂並不相聚首,天、地二魂遊離天地之間,所需能量也來自天和地,唯有命魂獨住於身,靠七魄供給能量。因此命魂是人的主魂,天地二魂為從魂。所謂“天地二魂聚合,生命魂而生人,命魂終結析出陰陽,而回歸天地”就是指這個道理。
另一方麵,人們常說的命運是由三魂掌控,所謂“命”來自人身內部,由命魂主導,是住胎後帶入人身的如靈根、相貌等先天資源;而所謂“運”則來自人身外部,由天魂在天、地魂在地主導,天魂主導天時,地魂主導地利,他們共同掌管人後天獲得的機會和資源的時機與數量。
運由命所主,命由運所發;運主虛空,命主實相,所以運無形而命有形。運與命複合,就構成人的完整生命體,人命運的好壞,在於命與運的生合或者製約。若是運強過了命,就難以扶助自己的命,並反而壓製命,必表現為命薄和體弱,身有殘疾之人多屬於此。而若得命強過運,則運不得不去生扶自己的命,就會表現得身強命旺,人的根基必深而厚。所以修士們雖知道要修元神,但原因是何卻並不清楚,若從命理角度來說,修元神實質上就是修一個強的命魂,強大的命魂不斷滋養天地二魂,天地二魂又不斷扶助命魂,這樣就形成命、運雙修的狀況。
靈界為代表的諸中界修士也知道修行就是修元神、修命魂這一道理,所以派生出數個法門來強化命魂,這些法門在逐漸演進過程中發現,命魂若作為主魂是可以分化的,分化出來的命魂就成為分魂,這個法門就是《分魂術》。
《分魂術》製造分魂借助的是七魄。命魂住胎之後,將其最初的能量分別置於人體從頭頂到胯下會**的中脈上的七個脈輪,進而形成人的七個能量場,就是所謂七魄。這七魄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又會將產生的能量反哺命魂,所以命魂乃七魄之根本,七魄乃命魂的枝葉。
這七魄分別為:天衝、靈慧、氣、力、中樞、精、英。天衝魄在頂輪,靈慧魄在眉心輪,氣魄在喉輪,力魄在心輪上,並同時與雙手心和雙腳心相連。中樞魄在臍輪,精魄在生殖輪,英魄在海底輪。魄是人的肉身所獨有的能量場,若人不幸身死,則七魄隨之消散,命魂也將失去能量來源而逐漸消散,生命即以此告終。
這分魂術采用的方法就是將命魂分裂為七部分,分別依附在七魄之上,其中依附在心輪力魄上的部分永久駐留在人體之中,被稱為主魂,其餘六個部分均可攜帶六魄離體,從而形成分魂。若這六個分魂有了合適的身體可以駐留,就會形成所謂分身。
這個法門說到底就是分裂命魂,由被附著的魄提供所需能量,確實簡單易行。但“魄無命不生,命無魄不旺”,這法門實則將命魂七分之一和一魄留在體內,而置於七分之六的命魂及六魄於身外,對整個命魂其實傷害很大,特別是會出現分魂傷則主魂傷,分魂滅淨則主魂消亡的狀況。此外,命魂被強行分割,本是一體卻又不再是一體,分魂所為主魂並不知曉,隻有分魂歸體,與主魂合並,這時主魂才可明了。
上界《裂魂大法》則不然,上界認為,既然天魂和地魂與命魂互生互補,又能脫離肉身而自由存在,因此以天、地二魂做身外化身最合適不過。先修命魂,待命魂足夠強大時方可製造分魂,這點與《分魂術》無異。但不同之處卻在於,《裂魂大法》的分魂之法卻是將天地二魂各自一分為二,連同主魂共五個,雖然數目上有所不足,但利在分魂消亡並不影響命魂,且可以將所失的分魂再生,數量上不會減少;同時借天地之魂與命魂天然的聯係,分魂的所有行為,命魂同時知曉。若命魂足夠強大時,還可直接指引分魂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分魂術》是將人的魂和魄分成七塊不相聯係的個體,而《裂魂大法》是將人的魂分化成相互聯係的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