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轉頭快步走出小屋。
這話可不像一個當弟子的對師長所說的話,也不像一個低階修士向高階前輩說的話,更像是一個長者、一個位高權重之人的告誡之言。
史安不由愣在當場。
……
戌時,黃桐林邊。正嫣將史安留下陳琦問話的事情告訴了元道子。
元道子打發走正嫣後,陷入了沉思。
“看來史逸之猜出了我會派學陣法的弟子去打探他的秘密。如果昨天留下正嫣,是因為她沒有認真學習陣法的話,那今天留下陳琦問話又所為何故呢?是不是昨天正嫣的談話中露出了蛛絲馬跡讓他起了疑心,這才挨個排查誰是奸細?要不找來陳琦問問?不,還是暫時不要動用他。反正又不急於一時,看明天吧,如果明天他也留下了唐智,那就確定無疑了。”
洞天石內。史安在進入聚靈陣前又將今天與陳琦的對話細細梳理一番。
陳琦今天的行為頗令史安費解,按照他的認知,一般人在說謊話時目光是不敢與對方直接接觸的,所以才有轉眼珠、斜視上方、緊盯著手中的物件等下意識舉動。
陳琦今天先前的舉動無疑證實了他在說謊,可最後問到是否是宗主派來時的目光直視,卻又不似作假。倘若不是這家夥有著很強的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那就意味著他不是元道子派來的探清自己秘密的人。
還有,他臨走前神情嚴肅告誡自己“好自為之”的話又作何解釋?是用這句話來代表元道子向自己示威,還是善意的提醒,以打消自己對他的戒備?史安猜不出來。
明天該不該再留下唐智問話?這個問題在他心中翻來覆去了許久。
他想道:不管三人中誰是奸細,接連兩天留下弟子的事情元道子必然知曉,元道子也許就會疑心有自己已對三名弟子有所戒備,那明日留下唐智,無疑就是明確表明自己確實已經猜出有元道子的暗子存在,並且也在積極尋找,那元道子就會增加對自己的防備,今後很多事情就不太好辦了。若不留下唐智,元道子的猜度就會減少,可能會更利於自己行事。所以,先不理唐智是目前最好的做法。
至於奸細是他們三個人中的哪一個,現在自己無法判明。
奸細是正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昨天問話中涉及到元妙子的話題,她的應對毫無瑕疵,若是說她事先做過準備,也是極有可能的。而臨時問到元妙子之外的話題就有不少疑問,按這個思路就意味著,若她沒有事先充分準備,她就會露出馬腳,若以後再有些重要紕漏,就很容易判斷出她就是奸細;如果是陳琦,那就麻煩多了,今日對話無疑已經表明自己對他的猜疑,而自己卻沒有把握在那個很精明的人口中再套出什麼有助於自己判斷的言辭來,這就造成了元道子已清楚自己的懷疑,而自己卻沒辦法弄清誰是他是否真的是奸細這一不良局麵。
想得頭都疼了,史安突然失笑,弄這麼清楚幹什麼?反正自己也不會掏心窩子對待他們,也絕不會透漏任何自己的秘密,是不是奸細關自己何事,無非就是以後小心點,對三個人都多點戒備而已。想到此,一身輕鬆地進入聚靈陣修煉起來。
以後的幾天幾乎都是第三天的翻版,早晨三名弟子問安後史安開始講授,中午時分將三人打發走,然後就開始不眠不休的修煉。
這種做法反倒讓元道子有些坐不住了,史安如果沒有與正嫣的進一步接觸,那怎樣才能越來越接近那個秘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