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其林走進病房,見父親躺在床上半閉著眼睛,似睡非睡。
顧其林是親眼看著父親這些年來一步一步地操勞過度、積勞成疾的。他們家自打他小時候起就家境貧寒,一無所有的父親唯有用自己的力氣和汗水換來一家人的生存。父親既要下地幹活,又要去鄉鎮的工廠打工,平時即使再累也是咬牙堅持著,有點小毛病也都是硬挺著,終致落下了病根。
顧其林的父親見兒子進來,微微抬眼望向他,看著日漸消瘦的兒子,感到很是心疼,就對顧其林說:“兒子呀,你趕緊讓我出院吧,這種病沒什麼可治的,住在這裏也是白白浪費錢。”
顧其林本想說你這病不治好的話是要發展成尿毒症的,但話到嘴邊時卻改了口:“爸爸,你再等等,你再堅持治療幾天,你的病就會徹底治好的。錢不錢的事你不用去考慮,我自有辦法。”
顧其林的父親說:“兒子呀,你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多得去了,你要結婚娶老婆,要生孩子,需要花很多很多錢。我這都一把老骨頭了,你們就不要在我身上浪費錢了。”
顧其林說:“爸爸,你別盡說傻話啦,你連五十歲都還沒到呢,就不要再說什麼一把老骨頭之類的話了!”
他們的邊上有一位中年男子,是來陪護隔壁床上的病人的,他聽到顧其林父子談話之中明顯圍繞著錢啊錢的,便插話對他父親勸慰道:“你那孩子也是一番孝心,你就聽他們的話,安安心心地治療吧。”
“唉……”顧其林的父親長歎了一口氣,不再說話了。
這位中年男子是個比較健談的人,順著話題就和顧其林攀談起來,說:“現在的醫療費確實高呀,尤其是碰到一些慢性病或者不好治療的病,這錢花起來就像流水一樣。你知道不,前些天有篇文章特火,叫做《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這篇文章你看過嗎?”
顧其林點點頭,說:“是的,我看過這篇文章。”
中年男子說:“看了這篇文章,我也是深有感觸啊,那個人的父親得的好像是肺部的一個什麼病,要用人工肺,文章中說:‘人工肺開機費6萬,此後每天費用2萬起,對於中產階級來說這簡直是個害人的東西啊!’說得真沒錯,你想想,一天要花兩萬元錢,我就是自己去印鈔票,也來不及印啊!他們後來商量著去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可即使那樣也隻能撐十多天,十多天以後呢?以後就隻能賣北京的房子了……我完全理解他們那時心裏的感受。是呀,靠著半輩子的打拚,再加上當時有先見之明、在房價還不算太高的時候及時入手,這才擁有了一套北京的房子。可難道現在這套房子就要這樣在人工肺的運行之下灰飛煙滅了?可以說,這套房子是他們在北京的安身立命之所,這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啊,他們怎麼舍得賣掉。可是你想作為那個女兒,她為了父親,抱定了寧可舍棄一切也要維持他生命的信念,這也是一片孝心。所以我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人工肺真是個可怕的發明:沒有人工肺,病人活不下去;有了人工肺,全家都要活不下去了。”
顧其林歎道:“是啊,有什麼別有病,如果得了病那是真沒辦法活呀,所以健康是最重要的啊。”
中年男子點點頭,又說:“我們啊,也別都愁眉苦臉的了,這樣,我給你們講個有趣的故事,讓大家都輕鬆一下,苦中作樂嘛。”
有一個人到醫院去看病,看病得先掛號,他在掛號的地方排著長隊。排了好半天,終於輪到他了。
掛號窗口的人問他:“你要掛哪個科的號?”
他一看,這醫院有幾十個科呢,看得他眼花繚亂,他就說我也不知道該掛哪個科。
掛號窗口的人說:“你得什麼病你就掛哪個科。”
他說:“我不知道我得的是什麼病。”
“你都不知道什麼病,你還來看什麼醫生?”
“正因為我不知道是什麼病,所以才要來看醫生,我要是知道我是什麼病,我自己買點藥吃一下不就行了。”
掛號的人心想跟你這種沒文化的人真的沒辦法交流,後麵還有那麼多人在排隊等著呢。於是她問道:“那麼你哪兒不舒服,哪兒疼?這個你總知道吧?”
“我腳疼。”
“早說不就行了嘛,腳疼,應該掛外科。”
到了外科,排隊等著叫號,他又等了半天,終於輪到了。
外科大夫檢查了一下他的腳,問:“你有過扭傷嗎?”
“沒有”
“你有過擦傷嗎?”
“沒有。”
“你沒有任何外傷呀!你的腳,如果是受了傷的,那麼確實是應該來看外科,但你現在的情況不屬於外科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