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技師學院教學模式的探討(1 / 2)

關於技師學院教學模式的探討

理論研究

作者:馬傳芬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建立起來的各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又是教學的係統概括。在技師培養中,選用與技師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1 傳統教學模式弊端

1)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忽視知識的創新性。教學內容陳舊落後,缺乏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與實際脫節。

2)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3)注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因材施教,從而扼殺了學生的潛在能力。

4)注重理論學習,輕視實習教學,且實習教學滯後,加重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傳統教學方法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階段進行的,理論學習不紮實,到實習時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論知識,也就談不上用理論來指導實習訓練。

2 技師學院教學模式特征

1)教學目標重在培養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傳授知識,而且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2)教學策略重在提倡開放。即在教學方法、途徑、目的方麵應體現多樣性、豐富性、開放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從注重教法轉變為注重學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在討論中學會合作,學生不僅學知識,而且“學會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3)教學關鍵在於解決問題。創新型課堂教學不應直接呈現給學生現有的結論,使學生單純理解記憶,而應使所學內容問題化,使學生的思維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活躍狀態,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過程注重實踐和體驗。實踐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實踐性場景,留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機會,培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技師學院的教學模式應靈活多樣,根據不同的專業和課程的特點,在教學中選用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3.1 “雙向進入,相互雙贏”的產學合作模式

技師學院應緊密結合經濟發展需要,以服務社會為辦學理念,以培養生產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為基本目標,走產學結合之路,力求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生產問題的能力。建立“雙向進入,相互雙贏”的產學合作模式,應激發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利用教學資源為企業服務,又可以利用企業的資源進行現場教學和實習教學。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與兗礦各單位建立了“雙向進入,相互雙贏”的產學合作模式:學校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承擔了兗礦各工種職業鑒定的考前培訓工作,為兗礦培訓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兗礦的相關單位為學校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並且把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問題反饋給學校,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

3.2 仿真模擬的教學模式

仿真模擬係統的主要優點是逼真性、生動性。在教學中將學生放在模擬的環境中,使學生可以全方位地運用自身感官進行學習,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綜采專業在教學上廢除了“在黑板上開采煤機”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在模擬綜采工作麵進行仿真模擬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與練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講解→示範操作→學生操作→規範操作的教學程序,優化了教學效果。該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3.3 現場教學模式

現場教學的特點是突出技能訓練,通過現場教學,使學生身臨現場,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選煤專業將選煤廠認識實習、選煤廠現場教學納入教學過程。通過認識實習,使學生了解選煤廠的工藝流程,並且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將有關教學內容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既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畢業生能勝任本職工作,並且多名畢業生成為技師和高級技師,成長為單位的技術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