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和德育是語文教師的左膀右臂
環境構建
作者:薑振智
語文教學,實質是人文教育。多媒體形象逼真,活潑生動,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德育,嚴肅端正,貌似束縛,實為優秀的促成之法。也就是說,多媒體和德育是語文教師的左膀右臂。
1 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輔助
1.1 運用多媒體,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麵
多媒體海闊天空,遼遠無極,聲色具備,形象生動。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學生從中能學到很多課外知識,開闊眼界。如在教《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播放這首詩的錄音,介紹作者蘇軾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學到詩歌的內容,還能增長自己的課外知識。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評價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良好品質。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造等能力的發展,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界麵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引入這種輔助教學後,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拓寬了學生的時空觀。同時通過知識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示,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內在因素,發揮了主體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聽、說、讀、寫、做的能力,促進兒童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和智力的發展。
1.2 播放多媒體畫麵,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有心者花草在心間,無心者日月不入眼目,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日常生活日複一日,新舊交替歲月輪轉。筆者經常讓這些變化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冬去春來,花開花謝,北風嘯歌,白雲擎傘,爭妍花開風有味,傷心淚落臉生痕。處圖書大廈歎書海茫茫,遊高山頂端覺風雨淒淒;小鳥喁喁歌唱,雄鷹展翅悠悠;小草咬破禁錮它的硬土才能露出尖尖的綠意,生命驅除籠罩它的黑雲才能顯示熠熠的陽光……世界原本是這樣的多姿多彩!行住坐臥,哲理璀璨紛呈;所謂萬物萬形,千人千麵,百鳥百鳴,一花一果;所謂美無處不在,隻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而已。怎樣去發現?做一個有心人!處處用心,時時留意,認真思維,勤加總結,多做筆記,眼觀口讀,打好語文的基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時時用心,所謂有心艱難能成事,無心順境不成材。
1.3 利用多媒體的便利,讓學生參與備課,把課堂還給學生
多媒體課件,反複觀看,不受時空限製,方便自如,極其適合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自主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來,課前教師與班長或組長共同設計完成學案,要求學生按照學案進行預習,對學案中感到疑難的問題,反複閱讀,深入研究,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留待課堂上交流討論解決,仍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隻好教師出麵了,此時的點撥指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能夠養成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增強學習效果。
2 德育與作文的聯係
2.1 加強學生德育建設,提升作文質量
寫文章,不能言之無物,空空如也。要想寫好作文,思想境界先要提高。要想提高思想境界,德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物欲橫流、處處喧囂的時代,尤其是在小學時期,德育活動不僅可以健全學生的身心,更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質、向上的精神;德育活動,就是想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付出,懂得謙讓,知道努力,勇於追求,掌握知識,以便做一個優秀的人才,以為國家盡己之力。學校要給學生提供便利,添設工作硬件,即使不能設有專門的思想工作室,也要有一些宣傳手段進行宣傳。比如說采取黑板報、宣傳欄等形式,定時進行廣播,利用現在的網絡平台建設少年先鋒隊博客,讓學生有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園地。在教師的帶領下,走進小區,清理環境;進入老年公寓,每星期日和孤寡老人的進行交流;開設紅領巾廣播站,宣傳好人好事;建立QQ群,一旦發現有需要幫助的對象,如果人單力孤,學生之間及時溝通,及時傳播信息,相互協助。利用網絡隨時交流思想,談論理想,傳遞情感,公布好人好事,激勵大家。德育建設完善了,作文的質量水漲船高。每次活動或者交流之後,學生的作文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再也不是下筆千言,語言幹癟、三紙無驢的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