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標要求下高中語文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1 / 1)

新課標要求下高中語文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

環境構建

作者:劉峰

作為一門文學類的科目,語文具有很多理科類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和特征,是一門具有重要地位的學科。它不僅承擔著學生的人文教育,而且也擔負著思想道德教育和塑造完整人格等多個重擔,引導學生對完美價值觀念的科學探索。與此同時,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也能夠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高尚的人格理想。

1 價值觀念的培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以知識為主的一種教學模式,知識通常來說是第一位的,智力、態度、情感、能力、價值觀等都處於次要地位。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教育的附屬品,成為一個不完整的“整體”,學生的精神思想處於“窒息”狀態。然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弊端,語文教學從強調以課本內的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主體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培養全體學生的全麵發展為主的正確的教學模式。構建全體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任務所在,同時也是本民族和整個社會永葆生機的源泉和前進的不竭力量。

現代的語文教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不斷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在我國的學科設置中,從幼兒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到高中教育,語文學科成為一門貫穿始終的支柱性學科,這也證明了語文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基礎性作用。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為目的,以新課標的嚴格要求為指導,使學生通過學習課程中優秀作品的中心主旨和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來達到教化自身的效果。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在精神上得到隱性的升華。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人生體驗和情感體會,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領悟。由以上來看,高中語文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 通過高中語文教學如何來培養價值觀

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來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先,通過學習語文教材中關於孝道的文章,可以培養學生孝順長輩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很多學生由於性格靦腆,不善於對父母表達自己深沉的愛意。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表達愛的能力,學生的思想也會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促使學生走向一個更好的自己。

其次,表現為語文教材的實用價值。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名篇佳作,都在無形中向學生傳遞著一種價值取向和人生理念,從而達到教育的教化功能。比如,在學習一些文章時,教師可以選取文章的幾個重點段落,使學生反複地帶感情地閱讀這些內容,體會這些語句的語言美和蘊含美。學生可根據與文章作者相關的個性特點、寫作風格並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采取分小組展開討論的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通過深入的討論、分析與研究,學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內容主旨,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通過這種價值觀念的指引,擺正心態,用一種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來麵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挫折。

討論結束後,教師也可布置課後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寫一篇學後感,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教育與實際相結合的效果,使學生從根本上形成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第三,教師也可通過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感情教化和情感體驗。教師在授課時,可製定適當的文章導入,設置課文的真實情境,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領會文章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探索課文的中心情感。新課標要求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理論說教,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理論知識融入有趣的課外實踐中,使其貫穿於實踐活動中,使學生意識到學習其實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從而帶著一種主動的心態去學習、去感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內心情感也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學生的內心情感得以升華,從而和作者形成共鳴。

3 總結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和推進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學也不斷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在本質上和實質上有一個大的超躍。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教化作用,在不斷的學習中形成一種內在的能力和價值觀念,從而為不斷地尋找正確的人生方向提供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大為.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知識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2005(11).

[2]韓淑萍.體驗:教育生命維度的詮釋[J].現代教育科學,2004(6):10-13.

[3]李海林.“感悟”及其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