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孩子邊觀察邊思考
在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在觀察中積極思考。最後,教給孩子一些觀察方法。
正確的觀察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觀察的效果。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會獲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觀察事物必須掌握的不同方法。常用的觀察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直接觀察是讓孩子親自去觀察,以獲得第一手資料;間接觀察是在他人的直接觀察獲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概括,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②全麵觀察和重點觀察。
全麵觀察是讓孩子對某個事物的方方麵麵都進行觀察,以求得比較全麵的認識;重點觀察是讓孩子根據特定的目的要求,對某個事物的某個方麵作有針對的重點觀察,這樣可以對事物的某個方麵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③自然觀察和實驗觀察。
自然觀察是讓孩子在自然的條件下觀察事物;實驗觀察是讓孩子在人為的實驗條件下進行觀察,如觀察物理、化學等現象。
④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
長期觀察是讓孩子在較長的時間內,對某個事物進行係統地觀察;定期觀察是讓孩子在預定的時間內對事物進行間隔性的觀察。
觀察對象的不同,觀察目的的不同,都要求孩子事先考慮用什麼樣的觀察方法,甚至是幾種方法同時使用。因此,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觀察方法,讓孩子正確地觀察事物。
分數並不代表知識,更不是衡量子女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
——葉聖陶(中國現代教育家)
7.提高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
一個人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很多父母都很苦惱,因為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隻會一味的急躁,不會停下來思考,甚至還會發脾氣、鬧情緒。有些孩子甚至因為不能控製自己而影響了自己和周圍朋友之間的友誼,更不和父母進行溝通。
顯而易見,這些孩子是屬於經常衝動,自我控製能力不高的孩子。而孩子容易衝動,也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會大幅度降低他對周圍事物的判斷,容易造成意氣用事,做出不該做的事情的後果。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情緒衝動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①年幼的孩子,神經係統的興奮過程和抑製過程雖然都有發展,但興奮過程仍占優勢,導致由於一些細微小事就能引起其強烈的情感反應,所以在行為上容易引起激奮,又不能約束自己,從而發生衝動行為。
②因為孩子年齡小,知識貧乏且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低,容易造成感情用事。他們的情感是不穩定的,遇到喜歡的就愉快,遇到厭惡的就不高興,不能有意識地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感。
③個別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心理發展不平衡,導致了任性暴躁、容易衝動的性格。或是因為常常受到父母打罵,形成暴躁性格,不能控製自己,因而會出現衝動行為。
孩子發脾氣時,往往會跟父母糾纏一段時間。很多父母為避免麻煩,就全依孩子的心意去做,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但這樣隻會間接鼓勵孩子用發脾氣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此時父母一味遷就、忍讓並不可取。
麵對好衝動、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學會控製情緒呢?
(1)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如果是出於孩子年齡小致使感情有衝動性、易變性的特點,家長不必擔心,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辨別是非能力的增強,他們控製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會逐步改善。此時可幫助孩子提高認識,豐富知識,樹立是非觀念,使他們能夠對事物的好壞、美醜、善惡進行鑒別和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培養起相應的愛憎、好惡的情感。還要教育孩子學會克製違反社會要求的個人願望,使自己的情感服從於社會要求,並且犧牲個人利益去維護集體利益。
如果有些孩子是屬於神經興奮和抑製不平衡,興奮占優勢而產生的衝動,家長可教給孩子一些克製情緒的方法,預防衝動的發生。如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或強迫自己“考慮一下後果”,這樣做可以使情感狀態達不到爆發的程度。應該說,衝動的控製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因此家長可鼓勵孩子陶冶情操,做一個講道德講文明的好孩子。
如果孩子出於好奇引起衝動辦壞了事或搞壞了東西,家長不要打罵孩子,而要耐心地引導,講清把東西損壞了是很可惜的,要求他們以後做事要細心、認真,並啟發和幫助他們對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探索。
如果孩子是因為被嬌生慣養導致的暴躁,容易衝動,家長應進行反思,變無原則的溺愛為有理智的嚴愛,在生活中做到既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又能對於一些無理的要求進行耐心說服,堅決製止,不一味遷就。此外在家庭中還要營造一種溫暖、和諧、文明的環境,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