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信任是孩子成功的推助器(3)(1 / 2)

當孩子問你:“媽媽,今天你要不要去買衣服?”這時的孩子並不是想真正知道你要不要去買衣服,也許他想跟你一起去逛街,也許他想趁你出去的時候看一會兒動畫片。盡管對於同一個問題,每個孩子的潛台詞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父母真正關注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真實想法是不難察覺的。

再比如,如果孩子希望跟你一起去逛街,或者趁著逛街的機會給他買一個小玩意兒,他肯定是一臉的興奮,希望你對他說:“要去呀,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吧,如果你表現出色的話,我可以考慮給你買個小玩具。”這時候的孩子會非常聽從父母的話,他努力做個好孩子,希望獲得父母的獎勵。如果孩子希望趁你出去的時候看一會兒動畫片,他往往會眼光躲躲閃閃,不希望你直視他,怕父母看穿他心裏的想法。這時,你可以對他說:“我是要出去買衣服,但是,我希望你在我出去之前,你能夠把作業做完,這樣,我出去的時候,你就可以看一會兒動畫片,而且,我還會考慮給你買點吃的回來。”這時的孩子肯定很高興,這不僅是因為父母了解他內心的想法,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同意,盡管他還需要完成作業,實際上,他已經非常樂意去完成作業了。

我們從搖籃中起,就通過實踐學得了一些清晰的聲音,而且學得很熟練,我們的舌頭可以隨時發出這些音來,腦筋裏記住了,而且隨時可以運用。

——約翰·洛克(英國哲學家)

5.信任孩子就要給他充分的自由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孩子需要充分的自由。自由就好像空氣一樣,是孩子成長所必要的養料,缺乏自由,孩子就會窒息而死。

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說過:“我說算我運氣,因為我所創造的舞蹈無非是表現自由,其靈感正是來自童年時代的放縱不羈、無拘無束的生活。我從來沒有受到喋喋不休的‘不許這’、‘不許那’的嚴命製約。在我看來,這麼多的‘不許’,恰恰給兒童帶來苦難。”

美國教育家塞勒·塞維若說過:“父母生養子女的目的,不該是把他們作為自己的延續,也不該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影子。做寬容的父母,就要讓孩子的一切隻屬於他們自己。”

給孩子自由就要充分地解放孩子。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如下“六大主張”:

①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

②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③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

④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般的學校解放出來;

⑤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製度中解放出來;

⑥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那麼,我們怎樣給孩子自由呢?

(1)解放孩子的頭腦

《青年文摘》上登載了一個對父母的測驗:“能說出子女的十個優點,那你就是一個優秀的家長;能說出五個優點的父母,是合格的父母;如果一個優點都不能說出,那你就該下崗了。”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出色的人,但是,很少有父母真正考慮過孩子的特長和優點。按孩子的天性來培養孩子。他們往往憑自己的意願為孩子設計將來。過早地為孩子定下發展的方向,硬逼著孩子朝著某一專業化的道路發展。

其實,孩子隻要成為孩子自己,別的並不重要。孩子隻要能夠健康地成長,能夠快樂地做自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父母如果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強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或者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僅會讓孩子迷失自我,更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這實在是不可取之道。父母也不要拿“好孩子”的標準作標尺,在自以為是的心態下,做出“不符合孩子意願”的行為,那對孩子將是最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