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明智的家長,在孩子很小時,就每天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孩子有時玩,有時讀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有時則畫畫。當然有時可能是忙來忙去什麼也沒幹成,但孩子逐漸地懂得了時間的寶貴,學會了自己安排時間和計劃。
兒童的時間應當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
(6)給予民主的生活
一般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良師、顧問,但不是指揮者、操縱者。對於孩子的行為,父母應該以建議的方式引導。而不能經常性地命令、控製。多讓孩子進行自由的活動,是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的好方法。比如,當孩子有同學、朋友來玩時,父母一般不要偷聽孩子們的談話,給他們自由的空間。也可主動讓孩子邀請同學到家玩,父母外出以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但是,要求孩子在活動結束後,和父母談談活動的情況,以便父母及時了解情況,也促進了與孩子們之間的溝通。
平時,孩子若想和同學、朋友搞什麼活動,隻要不是太出格的,父母最好都支持孩子,可以適當有所限製,但不能拒絕孩子參加。比如,當孩子說想在周末和同學出去野營時,父母應該說:“爸爸媽媽支持你的活動,但是你要告訴爸爸媽媽到哪裏,有多少人,什麼時候回來。”孩子多半是會和父母講具體情況的。因為。父母放手讓孩子進行自由的活動,表明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孩子自然也會尊重父母,願意和父母交流。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麵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教育家)
6.對孩子放手,不要強加幹涉他的
出格行為
現在孩子們的生存、成長環境,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和父母小時候不一樣了。他們接觸社會、接觸新事物更早、更廣泛,他們麵對的世界更精彩。這就更容易增強好奇心,容易突發奇想,有意無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
針對這種情況,國內教育專家們指出:麵對孩子的諸多出格行為,如果父母簡單地看成越軌、破壞紀律而加以批評和限製,可能就會把一些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扼殺在框框裏。
反之,如果父母能夠正確地對待孩子的“出格”行為,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那麼在“出格”的孩子們中間一定會出現更多人才。
一名美術老師曾給孩子們設計過一個課題:讓孩子們畫自己的故事繪本。老師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關於鴨子的故事,然後又講了鴨子的特點,分析了怎樣畫鴨子,然後給他們四張紙,讓孩子們發揮想像,自己編繪關於鴨子的故事,孩子們很興奮,互相說笑著開始了他們的創作。
6歲的伊雪想了好長時間才開始動筆,一出手就畫了半隻鴨子!陪孩子畫畫的父母們看見一張大紙上什麼都沒有,卻在畫紙邊上隻畫了半隻鴨子,都覺得不可思議,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怎麼隻畫個鴨屁股呀?這孩子怎麼亂畫呢?好好一張紙不畫,畫到邊邊上幹什麼?”……
伊雪的媽媽也說:“你看人家畫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畫半個鴨子的呢?怎麼能畫的這麼不完整?都到紙外麵去了?把紙翻過去重畫吧!”
老師趕緊過去看了看,說:“讓孩子畫完,不要著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筆後,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畫。老師讓她給大家講講畫的內容,伊雪簡單的講了一下她畫的故事:“鴨媽媽和鴨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鴨去問青蛙媽媽:你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青蛙媽媽說沒看到;小鴨又問烏龜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烏龜姐姐也說沒看到!最後小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媽媽去找妹妹了!媽媽帶著小鴨和妹妹一起去了遊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