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八千萬的高山去往了深圳,他要去找人花錢了。
對於很多網絡小說中的重生者來說,騰訊、阿裏、百度等網絡公司,自己必須要參合一腳,不參合一腳好像就缺點什麼一樣,高山也是這麼認為的。
如今,正是騰訊這個前世的互聯網巨無霸最困難的時候,QICQ這個小東西自1998年麵世,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展了500萬用戶,速度之快是馬化藤等五人完全沒有想到的,但用戶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服務器的緊張。因為馬畫藤等人現在並未想出即時通信軟件的盈利手段,公司財務壓力巨大,別說添加新服務器,就連員工的薪水都要發不出來了。
這時候取參一腳,正合適!
為了找到目前騰訊公司的地址,高山頗費一番周折,但不管怎麼說,最後還是見到了馬化藤,以及其他幾位騰訊的創始人。
接著,他表示自己非常看好QICQ的發展前景,用三千萬人民幣獲得了騰訊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成功加盟了騰訊,也與其他五位創始人成為了合作夥伴。
說真的,那五個感覺就像天上掉了塊餡餅砸在他們身上一樣。馬化藤自99年初就開始在國內國外找風投,企業策劃書做了厚厚的一打,逢人必送。結果找了半年,一個肯投資的都沒有,他都有心把騰訊打包出售了,結果來這麼一位。
而高山成了最大股東之後,第一個做的事就是將QICQ改名為QQ,這是為了避免吃官司,說清理由,此提議全票通過。然後,他就開始為這五位講解即時通訊軟件盈利的方法,什麼QQ秀、手機QQ、Q幣、QQ遊戲……
同時,還開會聊了聊關於騰訊更加具體且長遠的發展方向,說說未來騰訊的發展規模,以及其影響力。理所當然,他畫的那張大餅把馬化藤等五人都給饞壞了,眼睛直冒光,跟打了雞血一樣。
高山為騰訊指明了方向,也給他們五個創始人加滿了油,便離開了深圳,前往杭州。
去深圳,為了騰訊。去杭州,是為了阿裏巴巴。
英語教師馬運,於1999年帶領其他17人創立了阿裏巴巴,一個電子商務的公司。
在當時,互聯網領域裏的兩個主要商業模式;一、做新聞門戶,二、做搜索。人們看待電子商務就像看待即時聊天工具一樣,這東西…怎麼掙錢呐?
誰又能想到,在十五年後,這倆家公司都是千億美元的巨無霸?
高山很順利地到達杭州,也很順利地找到了馬運的家,不過當他表示出自己要投資之後,接下來就不怎麼順利了。
因為馬運不是一個普通創業者,他不比青澀的小馬哥,現在他35歲,非常老道。
阿裏也是他的第四次創業,經曆了英語翻譯社、中國黃頁網站、外經貿部之後,馬運起碼賺了幾百萬,還在杭州買下了一座別墅,屬於有房一族,而且前三次的經曆也使他眼界也異常開闊。甚至,他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等大人物做過電子商務的開標演示。
他相當的成熟,眼光也被鍛煉的精準而具有遠見。無論域名、商業模式、實現方式、還是團隊打造,他都胸有成竹。
在1999年初,剛成立阿裏的時候,馬運就對自己的17個小夥伴說:“阿裏巴巴在未來要成為市值50億美金的企業。”
你說他的野心有多大?他怎麼能接受高山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看起來對他創業沒有幫助的年輕人成為他的合作夥伴?
他不需要,他現在需要的是追隨者、執行者,不是合作者。就算要合作者,那也是能對他的創業有幫助的。
即便現在他也如同馬化藤一般快要發不起員工的工資了,可他仍然連續拒絕了38家投資商,馬運想要的不單單是錢,他需要一個戰略投資者。在他看來,被自己拒絕的那些投資機構,要麼不信任自己,要麼實力太差,就算投進了錢,也對自己的公司毫無幫助,不值得合作!高山也被列為其中。
不過,高山對此早有預料,誰說我沒背景了?我可是騰訊的最大股東來著!五百萬的用戶量牛不牛逼?你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