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今日覓得了貨源,又得了蔣老板的許諾有了囤糧的地方,當下對鋪子的經營又多了信心。其實楊娟也是仔細算過了帳的,這個鋪子並不能和首飾鋪子一樣使自己發大財,便是那首飾鋪子的收益機乎都是投機來的,楊娟也不敢保證自己以後還有沒有那樣的機遇,還能尋些曠世奇珍,一賣就是成千上成兩銀子。所以對於這個能夠算得上實業的鋪子,楊娟是投入了百分百重視的。
眼見天色漸晚,楊娟又向蔣老板告別一番,就帶了常掌櫃出了蔣家莊園,一路返回候城,快進城門的時候,楊娟忽然想到一個問題,當下隻得向候掌櫃詢問:“候掌櫃,這鋪子裏收來的都是糧食要在哪裏加工成米呀?加工費是怎麼算的?”
候掌櫃聽了一愣,然後才笑著說:“蔣老板的莊園裏就有個大的磨房的,往年收來的糧食都是貯存在蔣老板的莊園裏,隨趕著加工了再運到鋪子裏出售,磨房裏是有專門的工人和牲畜的,剛才蔣老板想是忘記提這個事情了,東家你放心,那裏的工人都是做慣了的,不會出什麼問題。”
“那麼說我們回去也就是緊著準備人手和銀錢,開始收糧食?”楊娟倒是覺得自己這個鋪子開得過於簡單了,好像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地在那等著自己。“現在鋪子還沒有開張,鋪子裏的夥計都是能用的,你隻要留一兩個夥計合著二掌櫃的就能把鋪子裏的事情都打點好,剩下的人手都是可以過蔣東家那裏去幫忙收糧食的,您再去請蔣東家幫你尋些佃戶裏的青壯漢子過來做些力氣活也就能把人手問題解決了。那個村子裏的收購點如果您著急開,可以讓李二海帶著他兒子過去把關,那爺倆都是實誠人,對糧食的了解和分辨程度比別人都要高上一籌的,再從村子裏召那麼七八個人,雇四五輛馬車或者牛車,收了即裝車送到蔣東家這邊即可。實在多了運不過來,那院子裏也是能存一些的。”
“那李二海父子兩個不是晚上就不能回家了?”“以往李二海原本就是住在鋪子裏的,晚上負責照顧著後麵的糧倉。至於李樹林住個十天半個月的也沒什麼關係,他家裏孩子們也都大了,正是省心的時候,他也是臨時在那裏收糧食,無非給加些工錢就行。”
楊娟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便也放下心來,不過想想又問起:“那個收購點原來是誰在負責的?”“原來那個是蔣東家的一個舅舅,一是年歲大了,再都他原本也就是為了幫蔣東家的忙,現在蔣東家把鋪子盤出去了,他也就回家裏養老去了,東家要是想在這裏長期安排人手,還是得自己看著決定,我想如果能在村子裏找那麼一兩個信得過的人,是最合適不過的。”楊娟聽了這話點點頭,就不再言語,自己沉思去了。
進了候城也沒用多少時間就到了鋪子,楊娟進到店裏看了看,在家這些夥計還是十分肯賣力氣的,屋子裏的衛生清掃得很是幹淨,一些常用的工具二掌櫃也是置辦回來了,都整齊地放在合適的位置裏,楊娟見了這些很是滿意,少不了對眾人要誇獎一番,隻是這種情況很是詭異,一群大老爺們被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誇獎,怎麼也感覺不是很舒服。不過楊娟顯然是沒有發現這些的,一通激情昂揚的演講下來,反正是自己很滿意,夥計們很尷尬。好在這種情況很快就結束了,楊娟安排了夥計明日的工作,便讓他們都歇了工各自回家,自己也和趙伯、杜娟一起鎖了鋪子的門回了家。
首飾鋪子些時也是打了烊的,因為今天趙伯不在,肖掌櫃正在核算鋪子裏一天的收益,夥計們都是讓回了家。如今的首飾鋪子的收益是很穩定的,用不著楊娟管得太多,隻是取近錢老爺子忙著那翡翠玉佛和首飾的雕刻,玉石首飾的生產是暫停了的,好在以前的存貨不少,還能支撐一段時間,隻是新鮮的花樣暫時是沒有了的。前些日子錢老爺子找楊娟商量過,打算給他留在杭州的幾個徒弟帶個信兒,讓他們如果可能也到候城來,楊娟是答應了的,信也捎出去幾日了,隻是這個年代的交通還是太不發達,也不知道那些人究竟能來幾個,什麼時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