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的18位農民冒險“托孤”,勇敢簽下土地承包生死狀到如今經濟高速發展,發展模式得到廣泛認同的小崗成就;從當年的一個小小試點開放城市到如今的產、學、研高度集中的深圳特區;從當年的技術引進、吸收、製造,到如今獨立自主研發大飛機的成功試飛;從當年的經驗借鑒、學習、實踐,到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的形成與完善:在改革開放的35年,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前仆後繼,繼往開來,無時無刻不在探索和實現著和平、負責、包容、發展的中國夢想:
一.一個熱愛和平的大國夢
在我的眼中,祖國一向是世界和平的正能量,在國際和地區和平事務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恪盡職守:在政策上,我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同時積極倡導國際社會在聯合國和平憲章框架內處理國際事務,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倡導和平對話,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同時,我國曆屆領導人一直強調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屈服於任何形式的外來壓力;反對單邊主義,倡導多邊對話;反對恐怖主義,倡導世界和平;倡導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積極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
此外,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國是世界上首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負責任大國,主張和平開發利用核能源,為國際社會正確利用核能樹立了榜樣;中國的軍事戰略思想是防禦性思想,這不但消除了周邊國家發展中的疑慮,還為周邊國家的和平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奉行“不擴張,不稱霸”的和平崛起道路,為地區和世界的崛起樹立了典範。
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中國政府堅持在發展的同時,要把中國的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促進世界的發展,讓中國的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人民;中國在發展的同時,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和地區和平發展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積極撮合國家間的對話和作,積極為多邊對話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係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二.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夢
無論是對內方針還是對外政策,中國都展示出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
中國政府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係。改革開放35年來,黨和政府始終以絕對負責任的態度履行著職責:
果敢地應對各種挑戰:無論是抵禦天災,還是應對人禍,黨和政府始終是行動中的中流砥柱,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置個人生死與不顧,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在行動中,義無反顧,衝鋒在前,奮勇爭先,譜寫了無數英勇壯烈的篇章:在抗洪搶險中,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九七年那場災難中,為人民群眾安全轉移而自我犧牲的基層黨員幹部;在抗震救災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位白發蒼蒼老人站在廢墟上莊嚴的承諾---隻要有一線希望,我們都會盡百倍努力,不放棄!我們會時刻牢記在汶川重災區力挽狂瀾、活活累死的那些年輕的解放軍戰士;在國防建設中,我們會始終銘記那些為了祖國實現強國夢想,而犧牲在工作崗位的科研人員;在利比亞撤僑行動中,我們始終會記著那舞動的五星紅旗,我們始終會記著讓世界震驚的中國的速度和規模,我們始終會記著那參與撤僑的海軍、陸軍和空軍,我們始終會記著是黨和政府為保護我們安全的信心和決心。
科學地處理民族關係:黨和政府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關係原則,堅持“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少數民族邊遠地區的政策傾斜,在教育、醫療、衛生等各方麵給於少數民族地區提供強有力地支持,促進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經濟發展步調一致,共同致富。同時,黨和政府堅決扞衛國家主權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國家行為,堅決打擊任何形式的顛覆社會主義政權違法犯罪活動,黨和國家的不懈努力,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的穩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安定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