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同情的淚水(1 / 2)

截止7月26日,北京區域內共發現77具遇難者遺體,其中66名遇難者身份已經確認。66名遇難者中僅因溺水死亡人數高達49人,而且遇難者遺體發現地集中在遠郊鄉鎮,特別是山區,僅僅房山就有42人遇難。當我們麵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時,除了感到悲痛之外,是不是也該有所反思呢?為什麼每當有災難降臨我們頭上時,總是傷亡慘重呢?這一次次血的教訓是不是能讓我們認清自身的不足呢?我們的記者詢問過很多人,大多數人表示未曾想到這次暴雨會形成災難,多數市民雖然接到了預警短信,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明白預警短信的意思,更有甚者還回去踢足球、去登山。從上文不難看出,我們的防災、抗災意識太淡薄,尤其是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往往會亂作一團。我們為什麼會亂?因為我們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亂的結果是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在逃生空間狹小時,大家誰都逃不出來。既然這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為什麼一到自己身上就把自己的出路堵死呢?這是聰明還是糊塗大家心裏都明白。另外,生活越來越好的我們漸漸忘記了憂患意識,總認為沒事,在這裏我不得不再嘮叨一句:同誌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

當然,這次抗洪搶險中也湧現了很多英雄,尤其是許許多多草根英雄,在這裏請允許我僅代表我個人向所有的英雄們——致敬。

雨夜裏的“雙閃”車隊

“機場快軌進水了,機場大巴排不上隊,首都機場現在一輛出租也沒有,誰來救救我們!”當晚,滯留在首都機場的旅客達8萬多名,一名滯留乘客的微博引發了眾多素不相識的網民的關注和轉發。

“我們接你們回家。”晚上10時30分,望京小區居民王璐用“菠菜X6”的網名發布活動信息,引起市民強烈響應。

22日淩晨零點40分,第一批30輛私家車在望京奔馳大廈樓前集合,一路開著“雙閃”信號燈奔赴機場接客。路上陸續有車加入愛心車隊,到達T3航站樓時車輛達到50輛左右。其中參與活動的馬女士駕駛寶馬車把兩位澳大利亞女性遊客從機場送至王府井附近的酒店。

這兩位澳大利亞遊客首次來中國旅行,不懂中文,深夜遇雨停滯在機場,看上去非常焦慮。馬女士主動邀請她們乘車,起初她們有點戒備,問:“你是政府工作人員嗎?”

馬女士說:“我為自己幹活。”

外國遊客問:“你要多少錢?”

馬女士說:“免費的。”

兩位外國遊客不可置信:“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馬女士說:“因為我們是北京人。今天北京特大暴雨,你們滯留在機場,我隻是想看看能否給你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從21日晚上12時30分到22日淩晨5時30分,至少有200輛私家車參與了本次救援活動,接送旅客達500人次。不僅如此自發誌願活動得到各方支持,有在機場第一線接送旅客的私家車主,有熬夜在後方提供路況信息的網友,還有人為開車人提供免費咖啡。

有網友評論:“望不到頭的‘雙閃’信號燈,都是愛心在閃耀。這閃亮使北京變得溫暖。”。是啊當我們看到這溫暖的雙閃信號燈時,每個人都笑了,眼睛裏流下了幸福的淚花。

不過也有一些旅客太過小心,不相信會有誌願者。王瑩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淩晨2時,敷完麵膜,準備入睡的她,看到望京居民的活動。穿好衣服,帶上手機和車鑰匙,開車向機場駛去。

她趕到機場時,望京的車隊還沒到,王瑩決定自己尋找需要幫助的旅客。

“我見人就問,需不需要幫忙,但都會被反問‘多少錢’‘能打票嗎’‘給送到哪啊’。”

麵對旅客的疑慮,王瑩隻得一遍遍解釋“我是誌願者,送您到家,免費的。”

不過最終,一對40歲上下的夫婦上了我的車。一路上,我很少和兩人對話,“生怕人家把我當成黑車司機,問得多了不好。””。不僅僅是她。在淩晨30分,第二批愛心車隊由50輛車組成,都打著雙閃,浩浩蕩蕩地開往機場。出發後,車主還聯係交警,最終順利開到T3航站樓。聽說他們的車是免費的,有的乘客剛開始還不敢上,疑惑地問道:“你們不是酒店的托吧?”最終,兩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上了蘇先生的車,對方是從俄羅斯剛回來的。蘇先生一直把他們送到了目的地聯想橋,對方感激地說:“要不是你,我們就得在機場待一宿。10多年沒來北京了,北京人現在的素質真高。”讓蘇先生遺憾地是,他在回程時,想免費搭載一名女子,卻遭到一名出租車司機的抗議。說實話,當我看到這條“出租司機抗議”的消息後,百思不得其解,這位司機朋友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呢?也許是想“火”一把吧。在這裏反映出了我們彼此之間確實為好信任,總害怕上到受騙。這一難怪,誰讓那些“聰明”人總是欺騙我們這些善良的人呢。我們受騙隻當被瘋狗咬了一口,被咬了就去打疫苗,自己以後小心點,我們總不能再要他們吧。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不能一竿子就把全船的人打翻在水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