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拓展,緣何失色

教學劄記

作者:鍾婕

適量的拓展,適量的文學、文化、寫作等方麵的引領,對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我們的拓展必須建立在對語文課程內容的準確理解和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準確把握之上。然而,有的教師忽略語文課程特點、i學段特點、學生的認知特點等,課堂上為拓展而拓展,出現的問題並不鮮見,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並對症下藥加以解決。

一、 “本末倒置”式拓展,節外生枝

《有趣的發現》(蘇教版二上)

上課伊始,教師出示達爾文的老年黑白半身像(畫麵上的達爾文一臉白須、一襲黑袍)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達爾文!(生議論紛紛)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達爾文?

生:(笑)老師,達爾文是大光頭,有點像光頭強呢!

(其餘學生紛紛附和,有的竊竊私語)

生:看看,他多像《哈利·波特》裏的魔法師呀,給他一把掃帚,肯定會飛起來…

生:咦,與書上的不一樣,他是白頭發,書上是黃頭發。

…………

[思考]教師顯然對這幅畫像出示後,引發學生如此的熱議始料不及,有些手足無措,隻好快速帶過,進入生詞的學習環節。可二年級的學生們,還沉浸在對達爾文光頭長須的熱議中,遲遲難以集中注意力。此處,教師讓學生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發表對達爾文的看法,由於低年級學生在認知和心理上還很不成熟,加上學生對達爾文的生平、成就幾乎沒有了解,因此,麵對教師的提問,學生難免會圍繞他的外貌展開討論了。這樣的交流,學生從中不能獲得對文本學習有效的幫助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此處達爾文的資料拓展中,教師顯然沒有考慮到,課文中沒有一句是關於達爾文的外貌描寫的,他的長相如何,與文本中故事的發生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教師課前拓展的圖片所蘊含的信息和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幾乎沒有關聯。這位教師為拓展而拓展,機械、盲目地拓展,出示的圖片帶來了負麵效果。

【策略】“培元固本”式拓展,緊扣學科、文本特點。本著為了輔助學生理解文本中主人公的精神,可以以文字或圖文形式,講述一些關於達爾文熱愛生物研究的小故事,可以用錄音、視頻的形式播放小故事,也可以讓學生默讀,關鍵是文字所傳達的信息能激發學生了解達爾文的興趣和親近文本的欲望。這樣,既可為下文學生理解文本做好鋪墊,也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和傾聽能力,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

二、 “空洞籠統”式拓展,讀寫難合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蘇教版五上)

[片段一]

師:高爾基的兒子會怎麼給爸爸寫回信呢?

生:他會這樣寫:爸爸,我一定會記住您的教誨,為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爸爸,在學校,我會幫助老師發本子,給別人帶來美好的東西。

……

師:還有其他要寫的嗎?

生:爸爸,在小區裏,我會幫助鄰居奶奶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