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肅宗李亨(1 / 2)

軍營雖然有像捕野雞之類的樂趣,但也不便久留,兩三天之後,二人疾奔靈武。

這時,李琦心裏那些壓抑了很久的莫名其妙的感覺開始蠢蠢欲動,不安、不平的情緒也開始滋蔓。因為他已經得知父皇和太子李亨在馬嵬之變後分道揚鑣:父皇帶了一眾人進了蜀中;太子李亨帶了一幫人北上了靈武。讓他頗為不平的是,李亨在一撥人的擁簇下,於靈武稱帝,將其父皇架為太上皇。他們聲稱,皇上已經逃到蜀中去了,此地群龍無首,難以控製大局,希望太子登基振臂,扶大廈於將傾,平定叛賊,收複兩京。

總之,從三皇五帝到太宗武後,所有的典故都被他們搜羅盡了,所有的禮製也都安排妥當了。他們無非就是想在皇子們的爭權中占得先機,成為新朝權貴。曆朝曆代的文人士大夫們都是如此,他們熟讀經書,從來不缺表麵為主子們利益而實際為自己著想的理由和依據。當然,這都是互相利用罷了。這次太子未必沒有暗示過手下的謀臣們抓住此機會幫助他登基,抑或他就是這場戲的謀劃者。這類事情,曆來繁多,李琦等皇子們不是不知道,隻是沒有如此實力和機會而已。

李琦在二十幾個皇子當中,是權力欲較小的了。以前因為種種原因,對皇位沒有太多的妄想,自從太子捷足先登之後,他又有若有所失的感覺。

因太子是以這種方式登上皇位的,李琦的心裏遂有些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太子已經成為皇上,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況且安路山部的聲勢又如日中天,總不能自己內部先亂了陣腳,便宜了人家吧!這些道理李琦不僅深懂,而且在心裏已經捋過千百回了。

李琦承認這既成事實,隻是不知如何麵對這先前的太子而今搖身一變的皇上,甚至多次想象自己匍匐在地上,口稱“臣見過皇上”,然後聽到李亨得意的笑聲蕩在耳邊,格外刺耳。當然,他也設想過見到太子時,隻道“皇兄近來可好”。

畢竟多想無益,李琦打算到了靈武的行宮裏再見機行事。太子剛登基,而且外有強敵,目前還不敢拿他怎麼樣。

兩人進入靈武城後,就有人領著他們往行宮裏走。孟茹跟在後麵,直發牢騷:“走那麼快幹嘛?”

“見皇上還不得積極點,怠慢了皇上,這是要降罪的!”

孟茹嘟了嘟嘴,遂不再說話。

踏上宮殿的每一個台階,李琦都感覺如負千斤。此處隻是臨時行宮,規模不算大,但是也並不失帝宮的威嚴。當然,這除了有全部武裝的侍衛,主要還是心理因素作怪。不過此時的李琦無暇思考這類問題。因為龍顏已現。

幾個太監曲弓佇立在李亨的身邊,李亨一手拿著書卷,蹙眉深思的樣子,他見到李琦、孟茹二人,仍持原態,並不放下書來。

李琦一看,這是李亨在擺龍威,看李琦對他這個皇上認不認可。李琦趕緊拜倒在地,道:“見過皇兄!”

孟茹見狀,也驚慌失措地模仿李琦的跪拜。一介民女,連縣令之類的官員都沒有見過,何況皇上呢?跪下之後,孟茹心裏一直蹦蹦地跳個不停。

李亨見此,龍顏大悅,放下書卷迎了上來,道:“盛王不必如此,趕緊平身!”也示意孟茹平身。“盛王在敵營潛伏半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以後不必行跪拜禮!”李亨享受了這種勝利的快感之後,開始表現出他的大度。

一提到那件事,李琦心裏雖然有一些隱痛,但還是鎮定地道:“不知皇兄急招臣弟來,有何差遣?”

“確實有事得你去辦!不過你我兄弟多日不見,今日隻敘家常,國事改日再談!”

話雖如此,李琦也是知道“君臣有別”的。皇室豈是能輕鬆地像民家一樣暢談家事的?自從眾兄弟長大成人後,相互之間就隻剩下一點單純的血緣關係。若不是同一妃子所生的話,就更加談不上有多少感情所在了。但現在李亨這麼說,李琦自然不便拒絕,隻得假裝答應。“如此甚好,我也很是想念皇兄!”

李琦覺得自己笑得很難看,恨不得馬上就離開此地。但有一條無形的鏈子在絆著自己的腳,使他不得自由,身心疲憊。他也是見過世麵、經過風雨的人。但這回讓他麵對李亨時,卻有點難堪。也許帶兵打仗、騎馬射箭的話,可能李琦略勝一籌。但要說搞陰謀、玩心計,李琦哪是李亨的對手?要知道,李亨還沒有當太子的時候就有一幫子人在輔佐他,教他帝王之術。而李琦,在權力鬥爭中一直就是邊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