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重回長安(1 / 3)

李琦和孟茹回到臨武之後,就隨李亨率領著的那幫欣喜若狂的文武百官回到了長安。唐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把長安收回來了,但對東京洛陽的收複還在慘烈的僵戰中。不過在李亨等人看來,安祿山敗勢已現,現如今隻是作垂死掙紮。所以他們也把一部分精力轉移到了整頓朝綱和和長安的百廢待興上麵。

冬去春來,長安城裏的柳條和槐枝陸續抽了芽,展現出一派生機黯然的氣象。孟茹的肚子也一天比一天大,太醫說可能會在這個月生,所以使得她和李琦整天都很緊張的。緊張歸緊張,卻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忙,所以他們經常閑得無所事事。想出去走走,孟茹的身子又不允許。整天呆在屋子裏,日子久了,難免有些無聊。前兩天南詔王子蒙籍來訪,說是聽說了他們已經回了長安,但又久久不見他們到府上去敘舊,遂知道他們必定有事脫不了身,便親自帶了王妃登門拜訪。幾個人好久不見,齊聚一堂,著實歡樂了一場。

蒙籍走後,李琦想起了青衣,也不知道她怎麼樣了。全城百姓都知道他們已經回到了長安,青衣自然沒有不知道的理。他早就想去看看她了,畢竟她對他一片癡心,而他對她又有滿腔情誼。但要拋開正在待產的孟茹去見青衣,他又似乎有些罪惡感,感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對不住孟茹。即使他知道自己去見青衣是正大光明的事,不是花心,也不是對與孟茹的背叛,但他還是猶豫不決,心想等孟茹生了以後再去。

回到長安後,李亨賜了永寧坊的一座府邸給他們。府上的仆人不多,不過他們也不需要多少傭人,隻要夠用就行,還落得清靜。這日曉瑩和新來的丫鬟翠蘭幫孟茹買了一些布料回來後,就陪著孟茹在廳堂閑聊。李琦在院外囑咐馬夫照料追風的事,隱約聽到曉瑩跟曉瑩在談什麼仙來雅居一個青樓女子上吊自殺的事。本來李琦無意留心她們女人之間的閑談,但“仙來雅居”四字卻分外清晰地進入他的耳朵,像一隻蚊子在他身上叮了一口,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

須臾之間,她們又聊到其它方麵去了,說什麼絲綢現在漲了五文而麻布卻降了三文之類的話。他知道她們不會將話題再轉到“仙來雅居有女子上吊的事”上麵去了,他便打發了馬夫下去,獨自立在院中惆悵起來。他想要不要跟孟茹說關於青衣的事,但又覺得不便而且沒有必要。

他蓄意去仙來雅居看看,猶豫了半響,便進去跟孟茹說自己有事要出去一趟,很快就回來。他也怕自己出去的這當兒,說不定孟茹就生了。

孟茹原本就不管束他,是他給自己設了幾堵牆而已,她叫他不用擔心,盡管去就是。

李琦疾步走出了院子,像衝出牢房一樣,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出來後,突然一身輕鬆,立馬向平康坊走去。

剛回長安時,因朝裏有事,他也騎馬在街巷裏馳過幾回,但今天徒步行走卻是另外一種味道。街道邊的一些斷牆重新夯築了一遍,路上的地磚也補砌了一番,青磚灰磚新磚舊磚相間相雜,像衣裙的補丁。這是長安曾經千瘡百孔的見證,現在以這樣一種滑稽的麵孔出現,不免讓人看了有些心酸。

在一個巷口,有個深目高鼻的波斯人,拿著條眼鏡蛇在雜耍,引得幾圈人圍觀叫好。對麵巷口一個鬢發飄飄的老婦在賣點心,偶爾兀自往這邊悵然地瞅瞅。行人都被引到這邊來了,她那邊一個人都沒有,顯得冷清蕭條。李琦對這些不置一顧,匆匆地直往平康坊走。

過安靖客棧時,李琦不免多看了幾眼。那好像已經換了店主,生意卻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三五成群的客人接踵而入,魚貫而出。李琦禁不住想道:“難道戰爭就對他們沒有一點影響麼?”

但他馬上想到很多回城的官員和商人一時沒有地方住宿,隻能住客棧;況且長安的客棧在這一年來關閉了半數,剩下的生意自然就好了。

路邊有一個男孩領著一個矮他半頭的女孩,兩人都灰頭土麵的。男孩手裏提著一隻破爛的籃子,籃子裏橫七豎八地放著一些柳條編織的螞蚱和蜻蜓;女孩跟在旁邊,髒兮兮的手裏拿著兩隻柳條蜻蜓在耍。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兄妹,從他們那髒舊破爛的衣著來看,而且是孤兒。

戰後的長安,這樣的孤兒隨處可見,朝廷早就有人為此進諫,但很多比這更重要的事把這給耽擱了,可能主事的大臣也辦事不力。李琦一心想著早點見到青衣,與那兩孩子擦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