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想要愛你口難開(1 / 3)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星河離開了汶川。這裏有太多令星河感悟人生一輩子的事情。生命的脆弱,大自然的無情,這一切都深深地在星河的腦海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帶著這些印記,帶著深深的悲痛,星河又重新返回了校園。

依然是白天學校,晚上家教補習。似乎他的身上,永遠有使不完的勁

而他也發現,同校的美女如雲似乎很關注自己。可這又能怎樣,自己隻不過是來自祁連山區的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如雲卻是省城蘭州一個富豪家子女。這樣的愛情星河想也不敢想。所以星河對這事看的看淡。他的心中,隻有祁連山下那個小山村裏自己的父母,隻有爺爺講過的那個遙遠的羅馬夢。

星河每天除了學習,特別注意研究關於自己祖先羅馬人的曆史。

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領大軍東征安息(今伊朗東北),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的圍殲,統帥克拉蘇被俘斬首,一度所向無敵的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拚死突圍。33年後,羅馬帝國與安息在經曆了無數次戰爭之後,終於化幹戈為玉帛,簽訂了和約,雙方開始相互遣返戰爭俘虜。當羅馬帝國要求遣返在卡爾萊戰爭中被俘的官兵時,安息國當局否認其事。羅馬人驚奇地發現,當年突圍的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神秘失蹤。第一軍團的消失成了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而這樁懸案千百年來一直困擾著中西方史學界。

古羅馬雕塑

甘肅省永昌縣焦家莊鄉樓莊子村六隊的者來寨本是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近年來卻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熱切關注。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裏斯提出,者來寨是古驪靬城遺址,而驪靬城則是西漢安置古羅馬戰俘之城。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學者紛紛發表文章,參與這一問題的研究。

發現過程

關意權在閱讀中國史籍《漢書·陳湯傳》時發現: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4萬將士西征匈奴於郅支城(前蘇聯的江布爾城)。

征戰途中,西漢將士注意到單於有一支很奇特的雇傭軍,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土城外設置“重木城”。而這種用圓形盾牌組成魚鱗陣的進攻陣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禦手段,正是當年羅馬軍隊所獨有的作戰手段。

古羅馬村風光

當年陳湯等人看到的這支奇特的隊伍是否就是17年前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部?

關教授從史書上查到,郅支城之戰,漢軍大獲全勝,斬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餘人。甘延壽、陳湯等將這些戰俘帶回中國。

與此同時,西漢河西地區的版圖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名為“驪靬”的縣,同時還修建了驪靬城堡,這兩大事件之間似乎有著某種關聯。

通過研究史籍,關教授注意到《後漢書》的一條記載:“漢初設驪靬縣,取國名為縣。”“驪靬”正是當時中國人對羅馬的稱謂。既然是“取國名為縣”,那麼這個縣肯定是為了安置羅馬人而設置的。

驪靬古城具體在何處?隻有找到這座古城的遺址,才能更有說服力地向世人證明“古羅馬失蹤軍團最終定居中國”這一論點。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實地考察,關教授及其合作者將追尋的目光停留在了甘肅永昌的者來寨。

關教授發現這座古城時,古城隻剩下斷壁殘垣了。殘存的城垣長不過30餘米,高不足3米。

據當地人講,者來寨的這個古城牆在20世紀70年代還有近1公裏長,它的高度相當於三層樓,城牆上麵很寬,就像長城一樣。80年代以後,人們紛紛將城牆上的土取下來當做農肥或築房用,結果城牆很快就被削去了一大半,到了90年代所剩無幾。當地人在炸牆取土時曾發現近一小土車銅錢,可惜當成廢品外賣了(也有人說是被小孩玩丟了)。

古城遺址發現漢代墓葬,墓主為漢代的歐洲人。

這座古城遺址還發掘出了一處前後兩室的漢代墓葬,前室有4件完整的灰陶、陶灶和陶倉,後室遺體的頭骨旁有一撮毛發,呈棕紅色,遺體下麵有一枚紅色紐扣。

經考古論證,墓主為漢代的歐洲人。

在與者來寨鄰近的杏樹村,村民們曾挖出一根丈餘長的粗大圓木,周體嵌有幾根一尺多長的木杆,專家認為,這可能就是古羅馬軍隊構築“重木城”的器物。鄰近的河灘村則出土了寫有“招安”二字的橢圓形器物,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羅馬降軍帽上的頂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