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不比內殿暖精致,裏麵隻有三個檀木萬字書櫃跟兩個梨花木書桌椅和一個雲石吉祥如意美人塌,一個山河萬裏屏風將塌與書桌隔出兩個空間。
皇後將披風裹著李奕,替他擦拭臉上的汗水,問:“可去看過軾兒?”
“嗯,母後,阿軾知錯了,奉先殿地龍許久未燒,沒有炭火實在冷,方才我讓黃嬤嬤吩咐他人拿幾個炭盆去奉先殿點著。”李奕坐在西堂的榻上,緊了緊身上的披風。
“本想給軾兒懲罰,唉,你又自己做主叫黃嬤嬤過去。人命關天,這樣他怎麼會得到教訓!”皇後十分無奈,知道自己的兩個孩子感情甚篤,且大兒子李奕處理事來也井井有條,自己也放心,可一遇到小兒子李軾的事情,他總會偷偷放水。自己若叫人再去撤了炭盆豈不是掃了他身為太子的麵子。“你可怪母親對軾兒太過嚴厲?”
“此事本是阿軾的錯,小安乃展侯遺孤,展侯素得民心,朝野上下也都看著,後宮也不太平,母後若不罰的重一點,明日上給父皇看禦案上得都是禦史彈劾母後偏袒阿軾不顧展侯遺孤性命的奏折了。”
聽完李奕的回答,皇後欣慰非常,微微笑了笑,笑容中略有苦澀:“軾兒若是像你那麼懂事就好了。我與展侯夫婦相識已久,若是他們的女兒因為軾兒而死去,我此生不會原諒自己的。”
“母親,我不是為阿軾推脫,此事阿軾錯很大,可也是有心人的陷害。”李奕將小盒子說的話以及自己的推測跟皇後一一說來。
“奕兒你真是長大了。此事我也想過有疑點,當時小安危在旦夕,我也無暇顧及。你能幫母後去查探,真的是很好。小安是個可憐的孩子,西南邊境上的展家軍以及百姓的民心,成了她的催命符。我憐小安孤苦,可將她抱來,也是有私心的,你父皇如今廣納嬪妃,母後沒有一個好外家可以支持你,想著小安在我膝下我也放心,也能給你跟軾兒多一份保障,沒想到卻是害了這個孩子!”皇後聲音疲憊,眼神哀切。
“母親!”李奕跪了下來,但眼睛一直堅定地看著皇後:“子不言父過,母親跟父親的事情兒子不敢妄斷,外祖之事,兒子也甚是心痛,但無能為力。隻能等……等他日自己登上那個寶座,才能為他們平反。母親也知這後宮險惡,想要將小安抱過來,以求我們多些庇護籌碼,但為何最大的籌碼,母親卻視而不見。父親近年來廣納嬪妃,心裏還是有母親的。為了我們,求……求母親……不要再這樣消沉下去了。孩兒一個人撐著甚是疲憊!”
聽完這一席話,皇後心內刺痛,刹時紅了眼眶,自己與皇帝少年夫妻,當年他是一個終日吃喝嫖賭仗勢欺人的皇子,是先皇三個兒子當中最不出挑卻最名聲狼藉的一個。二十歲還未封王,在他兩個兄長泰王跟靜王的對比,他是如此地不堪。
嫁給他的時候自己百般不願,可君命難違。婚後他極盡所能討好自己,為散盡府中妾侍,不再納妾。為博自己一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去祥州采自己最喜歡吃的桃子。開始修身養性,不再隻會揮霍度日,戒掉一切壞習慣,與他吟詩作畫,兩人以樂為朋,以書為友。自己對他的感情隨著時日漸長,相約三世,定下白頭。雖然他不受先皇寵愛,沒有多少權勢,兩個人不問世事,在府中也樂得做一對不問世事的鴛鴦。
京內的姑娘們看見他的浪子回頭,都怪當初錯把珍珠當魚目,極是羨慕她能嫁個極其愛重自己又不納妾不偷腥的夫君。
後來,他當了皇帝,自己是他的枕邊人,一直以為他隻想做個逍遙王爺,不理朝政黨爭,不知兩人早已同床異夢。求自己娘家拚盡全力在泰王跟靜王的鬥爭中保全自己與他,在兩王相爭漁翁得利後稱孤道寡的他,第一個下手開刀的竟是自己的娘家。
至此恩愛兩不疑的夢盡碎,盡管他還是封自己為皇後,封李奕為太子,也補不回已經碎裂的感情。自己在這長和殿中極少出去,不願意見他,不願意見他納的一個又一個新的妃嬪,免了妃嬪們的晨昏定省,後宮內大小事務交給德妃處理。若不是有這兩個孩子每日都來,這富麗堂皇的長和殿靜得比冷宮還淒清。
看著自己才十一歲的大兒子,小小年紀每日四更要起來學習處理國家事務,還要照顧幼弟,幫自己看著後宮事務,平常百姓家的孩子多少在他這個年紀還不知世事。細思極傷,終是垂下淚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