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原因多種多樣,但是總結一下,大致可分成如下幾種:
一是注意力本身沒有什麼障礙,而在於學習或者寫作業考試中自我苛求、追求完美。他們常常要求自己在學習的時候要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否則就很不滿意,自我譴責。而自我譴責追求完美的結果是注意力反而集中到了追求完美本身上去了。注意力就會越來越不集中,最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二是由於目標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孩子對上課的目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學習目標不夠明確,認為自己所學的東西無用,從而導致缺乏學習的興趣。這是注意力的一種主動分散,因為他覺得無所謂,集中不集中都隨便,從來不去努力控製自己,一副興味索然的樣子。
三是注意力被分散。因為身體上的某些原因,比如口渴饑餓,睡眠不足導致困乏,或者生病了身體某個部位疼痛等。這些都將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
四是心理壓力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心裏藏事,無法解脫,腦子裏反反複複念著同一件事,無論是悲傷還是焦急,抑或是緊張等,都注定人不可能集中注意力,因為注意力全部被用到應對自己的心理問題上去了。
各個年齡段的注意力分散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現,家長在自行對孩子的注意力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要對照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第一節 注意力不集中的病理因素
心理專家認為,多動症是一種行為障礙,用學術術語來說,它又被稱為輕微腦功能障礙。造成這種病症的原因基本有內因和外因兩種。
從內因上來講,可能跟孩子腦部受損有關係。這種腦部受損可能源於孩子早產時候腦部受損,或者是難產時候腦部受到擠壓導致受傷。還有些孩子是在母親懷孕時母體出現過宮內感染、缺氧等,可能造成了大腦的損害。這是器質性的損傷。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有詳細的大腦分析圖。用大腦分析圖來觀察多動症孩子,可以發現他們大腦的某些領域對刺激的反應較弱。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凡是患兒童多動症的孩子,他們的大腦部分確實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變化,對這些區域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出現變化的區域確實是與記憶、注意力分散問題相關的腦區。最近的一項調查還發現多動症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相比同齡的孩子要稍小一些。而對激素之類進行研究表明,多動症孩子的多巴胺和腎上腺素上也有異常。而舉世公認,這兩種激素與人體調控注意力和控製行為衝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也正因為這一點,兒童多動症被稱為神經精神科障礙。
內因還可能源於遺傳。上麵說過,多動症兒童的父母中患有多動症的人比正常兒童的父母患多動症者多。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遺傳的可能性。
最近,許多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研究興趣轉向大腦中的其他一些神經遞質,考察它們與兒童多動症的關係。研究發現某些神經遞質在大腦某些區域似乎有所降低。其中被研究得較多的是乙酰膽堿及尼古丁,這兩種物質在分類上均屬於膽堿類神經遞質,在大腦中與兒童多動症有關的區域中。即便是微不足道的輕微腦組織損害、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等都可引發兒童多動症,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行為異常,學習困難;或者可引發兒童抽動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比如不停地眨巴眼睛,抽搐嘴角,踢腿扭脖子等,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注意力往往也不集中。
關於膽堿類神經遞質與兒童多動症關係的研究發現:(1)患有兒童多動症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其吸煙的比例是同齡人的兩倍;(2)孕婦在孕期吸煙有可能是孩子將來出現兒童多動症的危險因素。
外因也很多:父母關係不好,孩子學習困難、或學習壓力過重等都可減弱腦的調節功能,促使多動症的發生和持續。還有營養過度也會導致多動症,其他還有鉛中毒等原因。
看電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注意力的發展。最近美國一家兒童醫院和地區醫療中心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多動症與兒童早期看電視之間存在一定的聯係。研究顯示如果1~3歲的孩子每天收看電視一小時,那麼在他到了7歲時,電視對他的反麵影響就會增加將近10%。
雖然一般認為兒童多動症具有神經方麵的原因,但目前的多數檢查方法,包括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等均未能用於兒童多動症的診斷,因為醫生對於它們的可靠性及真實性均不太肯定。此外,最近幾年流行血液化驗,為的是查出患者血液內的鉛含量。不過,好像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到目前為止,要識別這種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麵詳細地了解患者的病史。
第二節 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因素
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聽不進課,無法安心地上自習。“注意力不集中”的確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影響很大。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尤其是小孩子,“走神”其實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因素大概可分成如下幾種情況:一是注意力本身沒有什麼障礙,而在於自我苛求、完美主義的傾向,這樣的孩子對自己要求嚴格,希望可以百分之百地將注意力都用在學習上,若是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傾向於自我譴責。二是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等,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原因。
自我苛求沒有必要,事實上,在注意力方麵,大家都差不多,對於注意力不集中,不必過於自我苛求。一味糾纏於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反而更不能集中了。因此,在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可以采取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告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不集中吧,隻要集中的時候能好好學習就行”或者“這會兒心裏有事沒辦法集中,那就算了吧,等問題解決了再把時間補回來”。不要過分關注自己的注意力,關注本身就是分神的表現。
小蒙是個二年級的女孩子,字寫得非常工整,成績優秀。但是家長和老師都發現,她寫作業特別慢。經過仔細觀察,媽媽發現,她寫字特別講究,有一點點寫得歪了,她就會要麼把這一頁撕掉,或者拚命地擦,一定要擦得看不出來為止,有時候把作業本都擦破了。
像蒙蒙這樣的孩子天生具有“追求完美主義傾向”。對於這種老是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而最終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征”。對於這種患有橡皮綜合征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要耐心地一點一點引導,可以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
上麵說的橡皮綜合征就是注意力分散的一種特定表現,是一種心理因素,類似這樣影響注意力的心理因素還有很多,如果能克服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會好很多。
另外,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等因素也可以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時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都與膽小、不自信等因素有著必然聯係。
明明剛上小學的時候就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正視別人,卻總控製不住用餘光來觀察別人,現在越來越嚴重,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各課老師都受影響,走路也這樣,和朋友親人在一起也總是用餘光來觀察別人,不自然。學習時腦子胡思亂想,成績差極了。
其實明明的這種情況就是不自信造成的。由於自卑,老是過分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這樣必定會分散注意力,甚至無法正常生活。
注意力是否集中,跟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隻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夠心無旁騖地學習。
第三節 注意力分散的生理原因
孩子不專心,有的是經常性的,有的則是偶爾為之,在某些時間段內不集中。經常性的話,家長就需要參照一下前麵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機製,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檢查一下大腦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偶爾的注意力不集中,那麼就不必太過在意,除非這種偶爾也表現為一種規律。有規律的在某個時間段、在某種場合、在某種環境中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孩子的表現,反思一下近來孩子的生理狀況。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麵,孩子若身體不適,對環境不適應,心裏有壓力等,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首先,家長在引導孩子從個人的生理狀況上處理孩子的注意力問題的時候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去考察:
1.飲食方麵是否不當?孩子學習辛苦,也算是一項腦力勞動,那麼要注意飲食的時候適當增加糖的攝入量,尤其是早餐。不吃早餐尤其不可取。孩子如果到了中午的時候餓得咕咕叫,那麼注意力就隻能集中在吃飯這件事上,而不可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學習中。從生物學上來解釋,腦力勞動需要消耗大量的糖來供給腦細胞的活動,如果攝入糖過少,就需要從自己身體內轉化,轉化的時候血液分配到體內進行糖的生成,從而導致腦的供血不足,所以導致注意力下降、記憶力差。因此,如果每天早晨吃好早飯,並且能夠攝入一定的糖,就會減輕血液的負擔,直接將糖供給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