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清風明月 第十三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1 / 2)

第十三章江山代有人才出

入城以後,趙宏在元帥府擺下酒宴盛情款待了蕭定遠一行,二人大敘叔侄之情。

三十年前,當趙宏還在江淮軍中擔任校尉之時,便認識了在大周遊學的蕭遠侯。當年,蕭遠侯還是小王爺,一如現在的蕭定遠一般,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又十分有錢,因此在秦淮河畔深得美人垂目。但也正因為這樣得罪了不少大周的文人士子,便就合計著欲雇凶加害於他。

那一日,趙極例行公事在秦淮河邊巡視,恰巧碰見蕭遠侯被人追殺,於是果斷出手擊退賊人,救下了蕭遠侯。二人由此相識,並在隨後的交往中竟成為了好朋友。此後幾年,出入秦淮河畔的青樓、船坊,蕭遠侯的身旁便多了趙宏的身影。一直到趙宏調離江淮軍,蕭遠侯回去膜托國。

席間,趙宏大談了許多自己與蕭遠侯的曾年往事,同時一口一個賢侄叫個不停,與蕭定遠顯得熟絡之極,但就是絕口不問蕭定遠此行的目的。蕭定遠也知結盟之事不能操之過急,便隨口附和趙宏,一口一個叔父的應著。當下真是主客盡皆歡喜,一頓飯直吃到日頭偏西,好不溫馨。

此時,酒宴已過,蕭定遠和小公主一行已被帶到驛館休息。帥帳內,李清風向趙宏和文若先生和盤道出了他此行的見聞,以及膜托人的打算。

“這麼說膜托人是向咱們求援來了。”趙宏聽完之後說道。李清風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善戰之兵不足三十萬,不太可能吧?”趙宏猶自不信。

“這是他們鎮南王親口對我說的,事後我仔細算過,數據或許有失偏頗,但應該也相差不多。”李清風回道。

“我看倒也差不多,這十幾年,膜托人每戰皆敗,每年都損失不小,去年不是還折了二十幾萬庭衛軍。”文若一手捋了捋自己的飄逸長須繼續分析道,“雅奴人竟與塔蘭人結為了同盟,這倒是一個難題。如此看來,雅奴人一旦東進,塔蘭人想必肯定也會北下,膜托人危矣。膜托人一亡,我大周就不得不麵對二族的鐵騎了。塔蘭人與我們是死仇,恐不會善罷甘休,就是不知雅奴人是什麼態度。”

李清風聞聽長史文若之言,不禁點了點頭,他正是擔憂雅奴人在滅亡膜托人以後,會再進一步飲馬黃河,才答應陪同蕭定遠去京師的。

“對了,清風,你有什麼看法,不妨說與先生聽聽。”

“是,先生。大周與膜托兩百年前是同盟,擊敗塔蘭人之後雙方也一向交好,學生以為不管雅奴人現在對大周是什麼態度,總不會好過膜托人。並且雅奴人統一北方大草原後,勢力比之當年的塔蘭人猶有過之,難免不會效仿當年的塔蘭人,驅兵百萬南下,這不可不防。”

“照你看來,大周是應該與膜托人結盟了?”趙宏問道。

“大帥,大周與膜托國本就是唇齒相依,此時若不相救,則大周將來必有累卵之危。”

幾天下來,李清風始終在思考大周與膜托人結盟與不結盟的利弊,結盟雖看似對大周不利,出錢出人幫助膜托人打仗,但長遠來看卻能保證大周邊防的長期穩定,孰輕孰重自然明了,因此他漸漸偏向了與膜托人結盟。

“放肆,你莫要在此危言聳聽。”趙宏臉色一冷對李清風嗬斥道。

李清風怡然不懼,直視趙宏的雙眼,突然加大聲調,“敢問大帥,大周又有多少善戰之兵呢?我雖不在軍中,卻也知道大周軍隊早已腐朽之極,戰力恐怕連膜托人都有不如吧。”

“你!”趙宏一愣,沒想到李清風敢跟自己叫板,當下恨得咬牙切齒,但卻不知該如何回答。

在還沒當蘭山關元帥時,趙宏也在許多地方軍中任過職,大周軍隊戰力如何他最為清楚不過。現在,除了四大邊關的邊軍以外,各地方軍隊腐敗已極,平時鎮壓地方還行,真要是與外敵對戰,不拖後腿就是好的了,可以說毫無戰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