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清風明月 第三十五章 又遇方正(1 / 2)

第三十五章又遇方正

膜托宣慰使,是李清風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官職,但這官職究竟有沒有品階,還不好說,因為曆來沒有這個官職,他有理由相信這不過是太子殿下臨時取的名字罷了。

不過,雖然品階不明,但太子殿下還是給了李清風足夠的權力,可調動沿途的一切官府。他明白,這是太子希望膜托人使節團能夠早日進京,以便二人重逢的心思。看來十年過去了,太子殿下依然珍視他們之前的友情,不,他們早已是莫逆之交。

因此,李清風本來在接到詔令後,就要即刻啟程。不過在聽到趙極報告隨行的百騎將士已睡的不省人事後,也就作罷了。人畢竟不是鋼鐵,即便是蘭山關訓練有素的將士,也不可能在連夜趕路後,還能精力十足。

決定明日上路後,李清風和趙極杜三便也下去休息了,一覺直睡到了午後。

此間已是六月,午後的陽光自然曬人,在帶著拓跋紅燕和蕭定遠一陣閑逛之後,李清風一行不得不躲進了茶苑歇涼。

這茶苑起名香蘭榭,倒是文雅的很,隻是來這喝茶的人卻是三五九類都有,與文雅掛不上勾。許多人在一上午的忙碌之後,習慣到茶苑喝喝茶、看看戲、會會友,這便是普通人的生活。今日,香蘭榭裏與往常一樣座無虛席,戲台上正在演著靈州人百看不厭的戲目——佳婿拜官,隻聽那一陣一陣的喝彩,便知靈州人對此戲的喜愛。

相傳,曾經有一個秀才,連續五次參加科考都沒有中榜,心灰意冷,隻道自己寒窗十載,連個功名也取不到,更別談封妻蔭子造福一方了。同樣由於屢試不中,他漸漸的成為了鄰裏的笑話,於是萬念俱灰之下,他便起了尋死的心思。

但他不願被他的鄰裏鄉親們知道,便想到了離家遠遠的去死。一日,他來到一個水池旁,見附近風景秀麗,草木怡人,池水清幽,心下感歎真是一個葬身的好地方,於是縱身跳入了池中。

“就這麼死了?”小公主拓跋紅燕明顯對李清風講的故事不太滿意。

李清風微微一笑,接著說道:“秀才跳池的舉動,恰巧被來池邊浣紗的老大娘瞧見了,便把他救了起來。”

沒想到這老大娘也是性情中人,見秀才仍要再次跳水尋死,啪啪就是兩巴掌扇去。秀才沒被扇懵,但也不再尋死,他向老大娘哭訴了自己的境遇,哭訴了上天的不公,他已是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老大娘聽後沒有表態,而是坐了下來,給秀才講了她的故事。

二十年前,老大娘的丈夫去世了,她獨自帶著一對幼小的兒女生活。族中之人窺覷她丈夫留下的家產,便下毒害死了她的兒子,將她母女二人逐出了宗族,霸占了她的家產。

後來她與女兒相依為命,直到把女兒養大成人、成親,她以為好日子終於來了。可惜,女兒出嫁之後不到一年,丈夫就醉酒死了,夫家不容,隻得又回到她的身邊。而且那夫家人到處說她女兒有克夫命,弄得再無人敢娶她女兒。

即便是這樣,她也始終沒有放棄生活,她認為苦日子終會過去,好日子終將到來。

老大娘的話算不上醍醐灌頂,但也引起了秀才的深思,發現自己缺的就是老大娘那樣的信念。

秀才不再尋死,跟老大娘回了她的家,不久後他與老大娘的女兒成親了,再次安心讀書,準備下一次的科考。

這一次,秀才終於考中了,做官了。後來秀才的官越做越大,從縣令到刺史再到總督,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即便在後來天下大亂時,也竭力保全了一方平安。但不管後來秀才官坐了多大,對老太太的敬仰有加,老大娘不僅救了他的命,還給了他信念。再後來,老大娘手腳不再利索了,他便每天親自伺候老大娘吃喝,幫老太太洗腳等。

“這個秀才就是大周五州都督府的第一位總督大人,他一生為官清廉,忠孝仁義,他的事跡至今仍在五州平原流傳,為世人所讚頌,真是我輩學習的楷模啊!”李清風說道。眾人聞言均吃了一驚,沒想到這被世人稱讚的都督大人,竟還有此等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