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什麼就會吸引到什麼,你懷疑什麼,什麼事就會從你身邊擦肩而過。你抱怨什麼,什麼就會在你身上發生!你相信你能或是你不能,你都是對的。世界上唯一需要突破的障礙就是你自己!所有的目標的達成都是靠潛意識,所有成功都來源於正確的思考!”紅梅一說。
“看不出來,大小姐你也是這麼愛學習,這麼有正能量的人啊。”我笑著說道。
大家投以羨慕,紅梅一眼珠子一轉,麵露微笑,仰起頭,一種目無下塵的孤傲。
“言語是何其有力量?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裏。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林宛長說。
“你也可以下咒語;或許你深愛的人名字就是世上最短的咒語,你身邊有關於他的曾經的細節,你都會想起他,念念不忘。或者你曾經詛咒過一個人,但是經年累月,你卻無法原諒自己,還要結束這未了的因緣。”田雅伶幽幽地說。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深遠。”紅梅一說。
“在佛教經典《般若心經》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生命經驗的種種,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創造的。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英國詩人米爾頓在《失樂園》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隻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林宛長說。
“如果把思想當做一種力量,我是不相信的。”洪總說。
“影響小孩的靈性能力的主要是母親。母親是小孩的第一個教師,如果母親有靈性就會把小孩引向靈性之路。對母親教育小孩起作用的是母親的靈性直覺能力。”林院長一邊說一邊看了看雲雲。“小孩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從認知母親開始的。能感受到母親的精神世界,也能感受到宇宙中的精神。這種感受對個體來說是最真實的。這樣,母親就成為小孩與精神世界聯係的橋梁。如果,她把自己看成是這樣的橋梁,那麼精神世界就會幫助她教育自己的小孩,也是人類的小孩。並且整個創造界都會獲益。而這些小孩將是整個世界發展的酵素。這勝於擁有血緣上的關係,和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滿足。血緣上的孩子在物質上滿足也不會感激母親和父親,而會覺得不論他們做了什麼,隻是不得不這麼做(也是為了自己的追求),他們都不會在意。然而,靈性的孩子總是很感激父母親的精神養育和慈愛。”林宛長繼續說。
“有時候我會感覺到很奇妙的感覺,或者感覺到孩子的心跳。”洪太太忽然說。
“為了避免人類的局限性,在‘母親’這一特殊的時期,宇宙的精神賜予人類超越‘心理動力’的範圍,也是超越‘同感’和‘反感’的情感。而是在‘一夜之間’被一種‘宇宙之無限愛’的精神力替代。要想利用別人來教育自己小孩的母親要清楚,別人是永遠也無法獲得這種宇宙法則給予你及你的小孩之間的這種神秘的愛的禮物。0-7歲的小孩的生命構造力還被自然遮掩保護的同時,也還在母親的生命體內。母親獲得宇宙同感,可以像感受到自己一樣地感受自己的小孩。小孩同樣也是如此,就像自己感受宇宙一樣感受母親,彼此感同身受。過早失去與母親的親密接觸,會形成膚淺的人際關係和依賴。擁有母親庇護的孩子充實於愛,倍感幸福,失去母愛的孩子,精神好象浮遊在宇宙中,在迷失中苦惱。隻有母親才能準確識別自己小孩的特殊的靈心需求。”林宛長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