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追(1 / 2)

翌日,清晨。

警察廳,門口的早攤位上。興哥兒、寶器、馬探長、鍾馗四人坐在麵攤上一人點一碗小麵。

山城的小麵是山城最普通的食物,沒有比這更下裏巴人的食物,普普通通,隨處可見,但也沒有比這更滋味萬千的食物呢,就像山城的每一座山,類同但不相同。

勁道的麵條下水,下青菜猛火沸湯煮好,看各人的口感,是偏軟還是偏硬,決定起鍋的時機。

下佐料,佐料常見必備的幾樣是:油辣子、海椒、花椒麵、醬油、味精、蔥花、榨菜粒,各別的師傅還會備上芝麻醬、香菜、薑蒜水、豬油、芝麻、核桃、花生碎,各家有個家的佐料配方和比例。

最後淋上澆頭和加上青菜。

澆頭有肥腸、豌雜、牛肉、雜醬等,青菜有藤藤菜、菠菜、豌豆尖等。加什麼都是隨意。

為什麼特別呢?

川菜之精髓,在於調味。

有些地方的麵,重點在澆頭,像陝西岐山臊子麵就重在這麵臊子是否地道;有些地方的麵,重點在麵本身的勁道像蘭州的牛肉麵,麵抻拉的勁道勁道就很重要;有些地方的麵,重點在煮麵的湯頭,像廣東也許就在乎這一碗麵的湯頭用的大地魚好不好;山城的小麵主要在乎的,是那些調味料的樣數和各個調料之間的比例。

要加多少的油才能潤?

要加多少的鹽才夠口?

要下多少的味精才夠鮮?

要將大蒜水的大蒜剁碎,還是直接拍碎?

要將花椒籽炒前先磨碎,還是炒後再磨碎?

要將蔥花切多長的段,香菜要切多小的碎?

要用偏麻的青花椒,還是要用偏香的紅花椒?

要將海椒炒的到何種火候,是過下火出味即可,還是炒到幹香?

要不要放芝麻,要不要放花生碎,還是說放點核桃,又或者是都有?

要不要放榨菜,要不要放芽菜,是選用涪陵的榨菜還是選用宜賓芽菜?

要不要青菜,青菜選什麼青菜,是煮多久都能鮮綠不軟趴的藤藤菜,還是爽脆的小油菜?

別處的一碗麵,沒有一處會為這麼一小碗隨處可見的麵,在這佐料調味上演變成千變萬化。

花樣相同比例不同,比例相同花樣不同,或者兩者都不相同,各家小麵不同的調味習慣調成萬種小滋味

從朝天門吃到翠微門,從千廝門吃到洪崖門,從臨江門吃到太安門,從通遠門吃到金湯門,從南紀門吃到鳳凰門,從儲奇門吃到金紫門,從太平門吃到人和門,從定遠門吃到福興門、,再從東水吃回朝天門,門門好吃,門門別有小滋味。

到處的老板都說自己家的做法才是正宗:“小麵都該是楞個樣子,我家的小麵才是這山城最正宗的!”,然後很得意地讚美自家一點小花樣,一點都不擔心吃麵的主顧是否會覺得自己是在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最正宗的山城小麵,不講配方,隻講勁頭。

別的地方的麵條,勁頭在做工精致的有,勁頭在湯頭渾厚的有,勁頭在澆頭華麗的有,山城小麵勁頭在這調出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