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推薦序一 童年是幸福的起點(1 / 2)

朱永新(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當成純粹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卻把教育孩子當成自己人生的一種樂趣和享受。前者往往更多感受到枯燥甚至焦躁,而享受教育的父母,卻通常能演繹教育的精彩。小平顯然是後者。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不信任體製內的教育,采取了“教育自救”的辦法,組織起來自己教孩子。小平也大體屬於這類人。他擁有博士學曆、擅長學術研究,卻能放下研究的“架子”,以拉家常的口氣娓娓道來,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和體會;也能突破理論的束縛,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教育和引導孩子的一言一行,從自己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曆中總結和提煉自己的育兒經驗。

嚴格地說,這是一本親子共同成長的手記。通過這本書,一個稱職的好父親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文字,我看到了一個享受教育、演繹教育精彩的年輕爸爸,甚至看到了一個心態陽光、童心未泯的“70後大男孩”。當然,我更看到了一個6歲孩子,在爸爸的一路陪伴和悉心嗬護下,身心是如此健康,童年是那麼快樂。同樣作為父親的我,透過本書的字裏行間,切實地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父女之情,猶如一杯香濃的咖啡,彌久醇香。

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在成為父母之後,幾乎就沒有自我成長的動力了。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在職場上打拚已經夠累了,回到家裏還要做家務,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而這樣做,恰恰又使得孩子無法在童年快樂成長。

一個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教育。在我們的新教育實驗學校裏,有一個真實動人的故事。有個孩子的爸爸是企業家,工作非常忙,很少在晚上11點之前回家。因為孩子所在的學校參加了新教育實驗,老師要求每天晚上進行親子共讀。為了共同完成這個作業,爸爸開始試著減少應酬,講故事給孩子聽。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各方麵的進步都非常明顯。看到了孩子的進步,爸爸也深受激勵,並且,他在親子共讀中體會到了重回童年的樂趣和自身成長的幸福,從此他即使應酬再多,也會保證每天晚上8點鍾回家。他們父子共同堅持,到現在已經5年,一起共讀了165本書。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人生有四個重要的場所:母親的子宮、家庭、教室、職場。人在母親的子宮裏通過母親感受外部世界,離開母體後則通過家庭與世界交流,通過教室來接受教育的熏染,通過職場的拚搏來完成自我。我們可以看出,在任何階段,家庭都是人生永遠離不開的一個場所,它不僅是最溫馨的港灣,同時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加油站。人生從這裏出發,終將回到這裏。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