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讓孩子把你當朋友(1)(1 / 3)

許多父母覺得與小孩子成為朋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不聽話的,和他們溫和地交談不容易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錯誤。而且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事實上,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鴻溝越拉越大。

做孩子的朋友並不難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父母把自己和孩子放到同一個層麵上來,而把自己當作孩子朋友的人,就更微乎其微了。大多數家長都僅僅是把孩子當作受教育的對象,而自己則以過來人的口吻教育孩子,他們很難扭轉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和孩子做朋友。

許多父母覺得與小孩子成為朋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不聽話的,和他們溫和地交談不容易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錯誤。而且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事實上,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鴻溝越拉越大。

魏克玲的兒子,今年8歲了。魏克玲生怕兒子受到一點兒外力的傷害,所以盡管兒子已經懂事了,但魏克玲仍然不肯撒手讓其獨行,甚至連到離家隻有幾十米的商店買東西,她都不讓孩子一個人去,總是怕孩子過馬路時不小心磕著碰著,或是遇到突發事件。

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魏克玲的管束讓孩子變得有些叛逆。有幾次孩子掙脫媽媽的手,想獨立地辦自己的事,但都被媽媽強硬地拽了回來,孩子委屈地流下了淚水,看著滿含淚水的兒子,魏克玲也在沉思,兒子為什麼會不聽自己的話,自己為了兒子好,反而讓孩子淚流滿麵。

一次,魏克玲帶孩子上街,兒子看見一家書店想自己進去看書。一開始,魏克玲沒有答應孩子的請求。孩子看著魏克玲,非常正式地對她說:“媽媽,您就給我一次機會吧,相信我一次,我肯定不會出問題的!”麵對孩子近似乞求的話語,魏克玲決定給孩子一次機會,要求孩子兩個小時之後回家,孩子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最後,在約定的時間內,孩子從書店出來了,臉上掛著自豪的表情回家了。

從那以後,魏克玲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她相信孩子能自己處理問題。有時,魏克玲還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孩子辦,完成得都還不錯。孩子也感覺到了媽媽對自己的信任,變得懂事多了,還時不時地與媽媽談心,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把媽媽當成自己的一個知心朋友。

從事例中可以看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並不難。媽媽對孩子的信任,是與孩子做朋友的基礎,讓孩子感受到他們與父母的平等地位,父母就會逐漸為孩子所接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孩子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他們最渴望聽到的是父母的鼓勵,而不是諷刺挖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他能夠戰勝困難,永遠會支持他。話雖然很簡單,但可以使孩子從內心受到鼓舞。這樣,孩子就相信父母會給自己最大的力量,當然也就會把父母當成知心朋友,毫無保留地述說自己的心事了。

當父母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後,孩子當然也就會聽家長的話了。

愛心指導學做孩子的朋友

1父母主動和孩子打成一片,和他一起暢所欲言,放下家長的“架子”。當你發現孩子對流行的事物感興趣時,可以花一些時間理解那些流行的東西,如歌星、青少年偶像、新電腦遊戲等。這樣可以增加你與孩子之間的話題,同時也能告訴孩子父母是“在乎”他的。

2當孩子主動與你談心時,父母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要表達希望孩子怎麼做,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在談心的時候,父母可以與孩子聊一聊你每天經曆的事,也可以問問他一天的經曆。當孩子告訴你,他今天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時,千萬不要動怒,也不要訓斥孩子,當孩子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就會無所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