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做一個“問題”家長(2)(1 / 2)

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是滿腦子問號的精靈,在他們的世界中充滿了疑問,他們總有著問不完的問題,大問題、小問題、簡單的問題、深奧的問題、幽默的問題、無聊的問題。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提問有時讓他們很驚訝,有時讓他們很驚喜,有時孩子的提問總會衝出自己的思

考範圍,不知如何作答。那麼,要怎樣巧妙回答孩子的問題呢?

正如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所說:“對兒童的問題應該簡短地、耐心地、嚴肅地回答他們,不要哄他們、欺騙他們,要用適合他們理解程度的話向他們解釋。當他們問到他們不應該知道的問題時,要巧妙地避開他們的問題,而不要挫傷孩子的求知欲。”由此可見,父母隻有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巧妙回答孩子的問題,才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孩子的思維碰撞出更多純真的火花,也才能使孩子更願意聽父母的話。

小菲今年3歲了,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孩。一天,媽媽正在臥室裏看書,小菲一個人坐在客廳的地板上看《葫蘆娃傳奇》。看動畫片是小菲最喜歡的一件事,她聚精會神地看著,有時還會自言自語,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嘴裏嘟囔著動畫片裏的台詞,玩得不亦樂乎。突然,她對著正在看書的媽媽說:“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媽媽走到小菲身邊,與小菲一起坐在地板上,摸了摸小菲的腦袋,說:“媽媽真的好高興,咱們家小菲長大了。現在讓媽媽告訴你,你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

媽媽拉著小菲的小手說:“3年前,媽媽和你爸爸非常相愛,生活得很幸福,我們希望有一個可愛的小寶貝來分享我們的快樂。於是,爸爸送給了媽媽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在媽媽的肚子裏孕育了280天,終於長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寶貝。”

小菲的眼睛裏充滿了好奇,驚奇地問:“媽媽,那個小寶貝是我嗎?”

媽媽微笑著注視著小菲,說:“對極了,媽媽肚子裏的小寶貝,就是你!”

小菲歎了口氣說:“媽媽,爸爸給你的種子不好,怎麼那麼長時間才長大啊。”“你看!”她指著動畫片裏老爺爺,“那葫蘆娃的種子多好,才幾天就長大了!等我長大了,我一定給你一顆最好的種子,放在媽媽肚子裏,很快我就有好多弟弟妹妹了……”媽媽笑著對小菲說:“好啊,媽媽等著你長大!”

故事裏的媽媽做得很好,她懂得運用巧妙的方法,根據孩子的年齡回答孩子的問題,而不是隨意、簡短的回答。這樣不但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也拉近了感情距離。

要知道孩子的問題遠非父母想象的那麼簡單,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各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望、追求和對新鮮事物的探索,他們向父母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是認為父母無所不知。因此,父母一定要認真巧妙地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理解和接受。如果方法不當,很可能會挫傷孩子提問的積極性,當然也可能使孩子不願再聽父母的話。

愛心指導巧妙回答問題的方法

1對於一些複雜的問題,父母可以利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幫助孩子理解。例如,孩子問:“為什麼小樹不吃飯呢?”父母可以把小樹比作孩子,告訴孩子:“小樹吃的是充足的水和化肥,還有陽光的照射,這些就是它的飯。隻要有了這些,小樹就會像你一樣茁壯成長。”

2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如果一時間回答不上來,也不要胡編亂造,要坦然對待,真誠作答。有時孩子會提出一些深奧的問題,如“地球為什麼會轉動?”“為什麼小雞會從蛋殼中出來?”對待科學性比較強的問題,父母不可輕易地給出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查閱書籍、網絡,或谘詢相關專家,來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相信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慢慢掌握更多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

3如果遇到一些不便回答的問題,父母不妨用幽默的方法告訴孩子,巧妙地轉移話題,等到適當的時候再告訴孩子。幽默,不僅能體現父母對生活的樂觀,而且也體現

了一種人生的智慧。不可用粗暴的口氣訓斥孩子,或是用隨意的一句話把孩子打發了。例如,當孩子問到自己是從哪裏來的,媽媽隨便一說:“你是媽媽從垃圾箱裏撿來的……”這樣的回答隻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他會認為

自己不是父母的孩子,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所以對於這樣的問題,父母的回答一定要簡單明了,不要模棱兩可,讓孩子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