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聽話的孩子是激勵出來的(1)(1 / 3)

孩子生理和心理都處於成長階段,他們的耐力與毅力都不強,取得階段性的成績,及時得到讚美是相當重要的。

讚美是孩子最喜歡的禮物

孩子生理和心理都處於成長階段,他們的耐力與毅力都不強,

取得階段性的成績,及時得到讚美是相當重要的。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最本質的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讚美。”

孩子在活動中,家長、老師、同學等“重要人物”對其的評價極其重要,家長、老師的讚美和鼓勵性的評價,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在讚美聲中不斷成長進步。

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恰到好處地讚美是他們之間的興奮劑和潤滑劑,父母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每個父母都要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的地方,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包容孩子的缺點,信任孩子是有能力做到最好的。在這樣的激勵下,孩子會越來越聽話的。

上小學二年級的小何,個性粗暴,難得有安靜的時候,不管是在家中或學校,都是個令人頭痛的孩子。家中的小何經常挨罵,有時也會被責打;在學校上課時,小何在教室裏,隨意地走來走去幹擾上課秩序,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老師若是勸阻他,他就會大吼大叫,妨礙同學上課,結果老師請來了小何的父親,父親當場打了小何一耳光。自此之後,小何安靜下來一段時間,但不久故態複萌,小何甚至變本加厲起來,開始要求同學為他做事,又要求同學回家帶東西給他,同學的媽媽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到他家抗議。無論小何想跟哪位同學玩,同學都說:“媽媽不準我跟你一起玩。”

“……可能是因為經常罵他,所以才會這樣,可是好好跟他說,也沒有起到作用……”小何媽媽看來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去和班主任老師探討。班主任老師問媽媽,小何有沒有什麼優點,媽媽回答,隻有輪到清掃工作或當值日生時,他就興致勃勃。

於是班主任老師與媽媽想到了能讓小何改正缺點的方法。通常清掃工作是別人不太願意的,小何卻很熱心,讓小何在家裏多幫媽媽的忙,受到家人的讚美,也是啟發他進步最有效的方法。

這麼一來,媽媽經常讚美他:“小何,你幫媽媽做事,媽媽真高興。”媽媽不嫌小何有時把事情做壞或礙手礙腳;小何在媽媽的鼓勵下繼續幫媽媽做事,漸漸地小何感受到與別人一起合作的樂趣、被肯定時的愉快、完成工作時的滿足,開始服從媽媽的指點。過了一段時間,他改正了很多缺點,而他的每一點進步,班主任老師都給予了讚揚,媽媽更會獎勵小何禮物,這更加激勵他向比他好的同學看齊。

小何的母親顯然是一位聰明的母親。中國教育家周宏曾說過:“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也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稱頌他、讚美他,為他們感到自豪,這才是每個孩子的成才之本。”故事裏的母親正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才促使孩子走上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過程。當一種良好行為出現時,你給予讚美,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認可他這樣做的,慢慢地這一良好行為就會成為他的一種習慣。例如,當孩子回答問題正確時,父母對孩子說:“寶寶你真棒!”;而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給予冷處理。這樣,孩子就知道隻有乖巧、聰明的孩子,才會得到父母的喜歡,這樣孩子就會聽父母的話,向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學會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要合理運用自己的期待,正確地選擇方法,靈活地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孩子,要包容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給予孩子源源不斷的動力。

愛心指導經常給予孩子讚美的語言

1當孩子不小心摔倒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堅強一點,媽媽會更喜歡你。”並用激勵的目光注視著孩子,不停地鼓勵著孩子。

2讚賞孩子時,父母一定要從內心讚賞孩子,尤其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棒!”,當孩子做得好時,父母應該及時地給予表揚,並翹起大拇指,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值得父母驕傲的。

3在父母讚美和誇獎孩子時,應該重視的是孩子的品質,而不是孩子的成績。如果在讚美孩子時,父母隻重視他們的成績,那麼,在今後的人生中他會不斷地追求成績,而否定自己,由此產生許多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但如果父母欣賞的是他們的品質,他們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樂觀,同時也會朝著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