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讓孩子遠離成人病的妙法 (4) (1)(1 / 2)

兒童抑鬱症和成年人有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因此,重視兒童抑鬱症的早期識別和防治,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兒童抑鬱的症狀有以下三種表現:第一種是身體不舒服,例如惡心嘔吐、厭食、腹部不適等,這是精神症狀軀體化的緣故;第二種是急性抑鬱反應,大多是受了突然出現的嚴重精神刺激後表現出驚恐、絕望、傷心流淚、失眠、夜驚多噩夢等,急性抑鬱反應病程不長,容易恢複;第三種是慢性抑鬱反應,表現為情緒低落,孤獨少語、鬱鬱寡歡,甚至流露出“沒有勁”、“不開心”等消極的情緒。

抑鬱症患兒大多具有膽小、敏感、固執、任性、安全意識淡薄,主觀性、依賴性強,忍耐性、靈活性差、以自我為中心和情緒不穩定的性格特征。他們往往感到很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們,因而表現出情緒的不愉快、興趣的減少、自我評價過低、言語減少、動作遲緩、行為的退縮、激惹性增高、好發脾氣、恐懼不安、悲觀厭世,甚至出現自殺的企圖,同時伴有失眠、食欲減退和軀體不適感。兒童抑鬱症一般起病較急,持續時間短,恢複良好。兒童抑鬱症不一定和成年人的表現一樣,兒童的表達方式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因而有許多特殊行為,如行為易衝動、不被父母所理解;孤獨寂寞,整天沉湎於遐想或虛幻的世界裏。當他們的幻想過於離奇時就有可能是抑鬱情緒障礙的表現。

兒童抑鬱症重在預防,家長應做到以下兩點:

(1)不要歧視孩子,要多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們,對他們多加開導,避免專製的家長作風,讓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積鬱傾吐出來,想辦法耐心地解決或合理地解釋,使孩子滿意。讓孩子能從內心深處感到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仍然一直在關心他們。這樣,孩子的憂鬱心境就會得到改善和緩解。

(2)不要對孩子管得太死,而是要和孩子成為朋友。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他們喜歡在同代人中尋找歡樂,尋求共處。他們往往對父母過多的幹涉表示反感,家長們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盡量安排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他們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多思考、多接觸、多交流,多鼓勵他們。

中醫認為,抑鬱症的主要病因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雖然肝、脾、心三個髒腑皆有相關,但各有側重。肝氣鬱結多與氣、血、火相關,而食、濕、痰主要關係於脾,心則多表現為虛證,如心神失養、心血不足、心陰虧虛等,也有一些屬於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症候。抑鬱症初病在氣,久病及血,故氣滯血瘀的症候在臨床上十分多見,抑鬱症日久不愈,往往損及脾、腎,造成陽氣不振、精神衰退症候。

從中醫來說,抑鬱症應大致屬於鬱病的範疇。在《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中說:“鬱,髒氣病也,其原本於思慮過深,更兼髒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這句話或許說出鬱病的根結。“髒氣弱”是發病的內在因素。而“思慮過深”,這個思慮就像是佛家講的“妄念”,是一些虛妄的,不合適宜的念頭,而這又是最消耗人能量的。

在《古今醫統大全·鬱證門》中說:“鬱為七情不舒,遂成鬱結,既鬱之久,變病多端。”變病多端,古今這個“變”是有不同的。西醫學的介入,絕大多數患者長期、大量服用西醫的抗抑鬱的藥物,無異於飲鴆止渴。像三環類抗抑鬱劑,或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多是作用人的中樞神經係統,對中樞神經係統進行調節。像是鎮痛劑,頭腦不感覺痛了,而引起疼痛的因素尚在,長期吃抗抑鬱藥,對孩子的身心傷害是很大的。

如果我們家裏有抑鬱症的孩子,那麼在護理時,家長首先就要從改變自己不良的養育方式開始做起,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親密、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還要做到理解和接納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耐心傾聽孩子的不快,適時進行疏導,以鼓勵為主,切忌責備。耐心的教育引導,幫助孩子克製情緒上的障礙,逐步培養其堅強健全的性格。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改善情緒,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環境。平時還要注意多和孩子做些遊戲,多帶孩子到公園玩耍,以此來改善孩子的不良心境,幫助孩子盡快找回丟失的快樂。隻要我們家長能夠和孩子在心理上建立起真正的聯係,孩子就一定會渡過危機。

答疑錄

葉草問:

我的孩子最近總是莫名的煩惱,易怒,消沉,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種情況大概已經有2個月了。前段時間曾經受過老師批評。我們懷疑跟這事也有關係。他這種情況算抑鬱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