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四季養護進行時 (3)(1 / 3)

pp8848問:

女兒今年5歲了,從兩三歲開始濕疹就斷斷續續發作了好幾次,每次都是用完藥就好了,可是沒過多久就又犯了,特別是春天的時候。女兒從小就愛出汗,而且在1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喝很多牛奶,每天吃兩個蒸雞蛋,吃了兩三年。這些是不是都有影響,有沒有什麼不含激素的藥物治療方法?

張醫生答:

調整孩子飲食習慣,盡量少吃肉和零食,保持大便通暢。可以外塗蛋黃油。蛋黃油的製作方法:雞蛋煮熟取蛋黃,把蛋黃弄成碎末,然後把大湯勺(鐵鋁製品都可以,鐵製更好點)放火上燒熱,放入蛋黃末幹炒發黃,然後發黑變焦,肉眼觀其焦黑出油,趕快用小勺擠壓,把油擠出來。趕快倒出來,以免被燒幹。把製出的油倒入小瓷碗放在露天過一晚,然後外用。

蒲公英問:

我的孩子今年6歲,每年的春季在背部,先是在手腳長一些紅疙瘩,過半天左右在腿部就會出現水皰,會癢,會痛,孩子被弄得很難受,10天左右才會結痂,請問該怎麼辦才能治好?

張醫生答:

在春季孩子的皮膚起紅疹水皰可能是對某種物質或氣侯過敏,應查過敏原,服用抗過敏藥。

白楊問:

我的孩子現在每晚睡著後,頭和背都會出很多汗,像頭和後背都很多汗,有時候衣服也會濕,一般到後半夜就不出汗了。這需要去醫院治嗎?請問自己能不能給孩子治呢?

張醫生答:

孩子盜汗,不用去醫院。你用這個偏方:煆牡蠣30克,浮小麥、碧桃幹各20克,太子參、糯稻根各10克,紅棗6枚,煎湯代茶飲,一帖藥吃2天,分多次飲服,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可以連服3~7天。既可止汗,又可以補鈣。

4.給孩子一個清爽夏日

《希氏文集·格言醫論》說:“夏季如春時,一定預知發熱時會大量出汗。”而由於孩子體質較弱,出汗會帶走許多水分,由於著涼、營養流失而給孩子帶來一些疾病,這些疾病隻有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春日剛過,夏日即來。

夏季對於兒童來說,又是一個多事的季節。由於兒童身體各係統的組織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再加上難擋的酷暑,諸如中暑、感冒、食欲不振等疾病都會粘上孩子。如何使孩子安全而清爽地度過酷夏,這就是家長的責任了。

夏天常患的病症中,兒童中暑是極易招惹的。

我曾接診過不少病兒,導致兒童中暑的原因主要是因氣溫過高,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平時都不大注意讓孩子避暑。

六月份,曾有一個9歲的男孩中午頭暈、惡心、全身肌肉痙攣,幸虧老師及時把他送到我這兒。這位老師居然不知道孩子怎麼了,以為是有什麼先天性疾病,真叫人哭笑不得。我根據孩子的症狀,判斷他是中暑了。於是把他平躺在通風的環境,解開衣服,物理降溫,喝降溫藥藿香正氣水。一個小時後,孩子的症狀明顯好轉,接著休息了一段時間,就和老師回學校了。

事實上,中暑是可以及早預防的。

兒童由於身體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和散熱功能差,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家長要盡量減少孩子的戶外活動;要給孩子適當補充水分,最好是飲用一些淡鹽開水;冷飲不要猛喝,否則會導致腸胃疾病;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常吃新鮮蔬菜、水果,如生菜、黃瓜、杏、西瓜、甜瓜等,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另外,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自製一些消暑飲品,既能解渴,亦能消暑降溫。諸如:綠豆適量,鮮荷葉1張,加水煎服;冬瓜、海帶、綠豆適量,煎湯,加白糖服用;烏梅5~6枚洗淨,煎煮30分鍾後,投入金銀花6克,一起放入鍋內煎20分鍾,加白糖飲用。

夏天也是消化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如細菌性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傷寒、傳染性肝炎等。這些傳染病都是經過飲水和食物傳播的,所以要提醒孩子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一定做到不吃腐爛變質的飯菜和瓜果;不貪食生冷食品和冷飲冰糕;不喝生水;飯前便後洗手。隻要做到這些,就能把好“病從口入”關,防止孩子發生腸道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