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醫生 (3)(1 / 3)

有一個小男孩今年8歲,由於家長照顧不周,孩子三天兩頭感冒。睡眠不好、挑食,而且還經常便秘,便中帶血,排便困難。於是,我用刮痧療法很快為他治好了。第一次先把督脈刮通,然後刮拭膀胱經:大腸俞,小腸俞,次髎;任脈的關元;脾經的腹結,公孫;胃經的天樞,足三裏。因孩子經常感冒,加刮肺經,大腸經,第一次刮痧後孩子感覺很舒服。刮完3次後,大便2天1次,飲食基本正常;又刮了3次,大便正常1天1次,睡眠有規律,改掉了挑食的毛病。後來他父親反饋說從刮痧以來至今未感冒,現在這個孩子一直做著保健刮痧。

刮痧,就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體一定的部位反複刮動、摩擦患者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的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是中華祖先創造流傳至今的無藥診治、預防保健的有效方法,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能丟呀!

刮痧主要可以起到下麵三方麵的作用:

舒筋通絡: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症狀的同時,也有利於病灶的恢複。

促進代謝,排出毒素: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拭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複自然的代射活力。

調整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係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髒腑功能,使其恢複平衡。

刮痧可治許多病,舉凡中暑、感冒、扭傷、落枕、肥胖、食欲不振、濕疹、蕁麻疹、習慣性便秘、痔瘡等常見病、急重病、疑難病的防治中,皆有一定或立竿見影的效果。另外堅持實施循經走穴刮痧,對增加兒童身高、提高視力、增強智能等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經臨床驗證,刮痧可治400多種病,凡針灸、指壓、拔罐、氣功可以解決的病症,用刮痧療法更是容易辦到。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4處,頸部及背部的脊椎兩旁,沿著肋骨向外刮,刮成弧形;也有沿著脊椎兩側,由上向下刮;在胸前刮痧,也可沿著肋骨向外刮成弧形;若病兒情況不佳,可刮臂彎內側和腿彎內側。

刮痧使用的工具很簡單,隻要是邊緣光滑的東西都可以,如調羹、梳子等。天然水牛角的刮痧板效果更好,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對人體肌膚無毒性刺激和不良化學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的作用。

刮痧前要在皮膚上塗一層潤滑劑,如香油、色拉油,或活血通絡酊、去痛靈、正紅花等藥油。目的是刮摩起來不至於傷害皮膚,還可起些輔助治療作用。

刮拭的重點部位是脊椎、頸項、胸腹部、肘窩、膕窩等處;重點經穴有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即無論是治療疾病還是預防保健都要首選這四個經穴部位刮拭。不可片麵追求出痧,有的病容易出痧,但有的病卻不一定,不要因為沒有太多的出痧現象,就拚命地刮,當心加重病情。

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道要均勻,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麵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孩子立即感到輕鬆,可讓孩子休息幾分鍾,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薑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