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穴道就位於能量流動的通路上,這種通路就是我們所說的“經絡”,其實,穴道的正確稱法應是“經穴”。如果人體的內髒有異常,那麼就會反應在位於那有異常的內髒經絡上,更進一步地會反應在能量不順的經穴上。因此,通過給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動順暢,而達到治病的效果,這就是穴道治療的目的了。
但遺憾的是,無論聽過多少這類的說明,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仍然無法總結出該療法為何有效。聽到這些不明原由的氣血等名詞時,反而覺得十分不科學,甚至懷疑穴道的療效。
既然人的身上有很多穴道,那麼,怎樣才能找到這些穴道呢?其實,穴道療法雖然簡單,但是,最難的是如何尋找穴道。那麼,我在這裏就告訴你尋找穴道的技巧。
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人的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出現黑痔、斑(色素沉澱);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誌。
找到了穴道,那麼,下麵我們要說的就是穴道療法了。
一般來說,穴道療法包括指壓、按摩和灸術等。指壓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較為常用,主要就是利用施力容易的大拇指、食指或中指,利用指腹部分按壓是其訣竅。因為,這樣可加重壓力,而且長時間按壓也不致疲倦。
像我們平時連續不停地打嗝,弄得孩子很難受。如果家長用指壓孩子的“氣舍”穴對止嗝非常有效。“氣舍”穴位於鎖骨根部稍中之處,可讓孩子一邊吐氣一邊在此強壓6秒鍾,在壓的時候,如果讓孩子張嘴邊說“啊”邊進行效果更好。若將肌肉放鬆,仰臥進行,也很有效。如此重複5次就可止嗝。
另外,像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遇到的像暈厥、頭痛、抽筋、落枕等小毛病,用指壓法可謂是屢試不爽!
如果孩子因暈厥勞累、饑餓等原因所致暈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麵色蒼白,大汗淋漓。家長可以用拇指捏壓孩子的合穀穴(虎口上),持續2~3分鍾,一般可蘇醒。
頭痛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壓至脹痛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2~3分鍾,頭痛便可緩解。
抽筋腿或腳抽筋時,可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孩子上嘴唇的人中穴,持續用力捏20~30秒後,疼痛可緩解。哮喘用大拇指指端,在孩子一側“魚際穴”處用力向下按壓,並作左右方向按揉,3分鍾可見效。
孩子在外麵玩耍而意外鼻出血,在沒有藥或者離醫院較遠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迅速掐捏孩子的足後跟(踝關節與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嘔吐用中指按壓內關穴(位於掌橫紋上2寸處,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約1分鍾,至有酸脹感為度。
孩子因夜間睡覺時的姿勢不當,或者頸部受風寒所引起的落枕,也可用指壓法治療,而且效果顯著。家長隻要按摩孩子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落枕穴”在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掌關節後0.5寸處。家長在按壓的時候,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麵,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治療手腕扭傷最有效的是指壓“陽池”。以手腕為中心,往不痛之處彎曲,用拇指一麵吐氣一麵強壓10秒鍾再放手,如此重複3次。如果是孩子的腳脖子扭傷的話,家長可為其指壓“解溪”,也很有效。指壓要領同前,在指壓後腫消、痛止。另外,閃腰在也是一種急性腰扭傷,主要是由於孩子不正確的姿勢、用力過猛或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上仙穴”位於第五腰椎正下方凹處。雙側肋弓下緣連線與脊柱的交點對應的是第二腰椎,隻要向下再數3個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