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權保護難以適應數字化發展的需要
目前,因缺乏相關製度對數字化的複製行為加以強製性的規範,這就造成著作者的知識產權在很大程度上很難得到保障,同時也很難充分保障圖書作者以及出版部門雙方的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我國網絡技術水平相對落後造成,還不具備對網絡信息服務的具體使用狀況進行統計的能力。另一方麵,因數字化以及網絡都存在著開放性與廣泛性的顯著特點,這就使得文字複製變得非常簡單,盜版者可以輕易地對別人的成果進行剽竊。除此之外,網絡裏麵儲存的出版物可能會由於閱讀器的軟件或硬件產生故障而受到損壞,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網絡圖書的保存工作。
4、圖書出版單位網站的同質性相對較高
目前,不同圖書出版部門建立的網站,在內容以及形式等方麵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大多數圖書出版在網絡圖書方麵變化較小,僅僅是基於紙質版而發行的,在網上信息資料的管理以及更新工作上很少關注。在擴大生產規模時未對網絡平台進行充分的利用,在技術設備、人力財力、網站經營以及信息量等各個方麵非常不足。大多數圖書網站在時效性以及交互性方麵相對較差。正是因為這方麵的原因,用戶僅僅可以瀏覽圖書文獻資料,幾乎沒有與圖書編輯部門溝通的機會。除此之外,目前有一些圖書出版部門為減少對圖書的銷售業務方麵的負麵影響,有意把圖書在網絡上公開的日期推遲,比預定的出版日期延遲超過3個月,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圖書資料的時效性產生消極影響。
三、促進我國圖書數字化出版建設發展的策略
相比數字化出版,傳統圖書出版存在著很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品牌資源、人才水平以及信息資源等諸多方麵,對於起步階段的數字化圖書出版很難在短時間內具備。為推動數字化出版的健康持續發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加大資金投入,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就數字化出版業來說,一方麵需要具備較高專業知識水平的工作者,另一方麵一定要有熟悉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技術工作者。對於圖書出版部門來說,其需要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對數字化出版必備的技術工作者、硬件設備與其他有關條件。除此之外,還應該持續的引進以及培養大量複合型人才,通過軟硬件條件的加強促進數字化出版事業的發展。
2、通過培訓,更新出版單位觀念
就傳統出版行業而言,其中的出版部門對於數字化的認識參差不齊,絕大多數傳統出版業對數字化出版缺乏清晰的認識,主動性相對較低,始終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這是由於傳統出版業長期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書號資源的數量相對較少,這種壟斷地位能夠對一般情況進行維持;同時,數字化出版物對傳統紙媒介產生較大的衝擊,其銷售額日益增加;再加上傳統出版業在認識方麵存在較大的差異,大多數負責傳統出版業的工作者沒有充分了解圖書數字化出版。按照有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大多數相關工作者均認為隻要把傳統出版利用技術進行改造之後,就能夠產生數字化出版圖書。在筆者看來,非常有必要對出版業的管理者和工作者進行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最終使他們能夠充分掌握圖書數字化出版的內涵、具體運行模式以及發展趨勢等諸多方麵的內容。
3、促進產業鏈之間的相互聯係
對於數字出版業來說,其主要以出版社以及作者為主體,主要途徑是網上電子書店以及數字圖書館,利用高級的手機、計算機等方式將信息主動提供給受眾。因此,出版社、作者、網上電子書店以及技術供應商等方麵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具有一定通暢性以及完整性的產業鏈。但是,目前,在具體實踐中,該產業鏈在完整以及通暢方麵嚴重不足。例如,在當前的數字出版運作模式方麵,其中涉及的各個合作者僅僅依靠誠信,而對那些尤其重要的銷售方麵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控製製度進行管理,因利潤分配合理性較差與分配數據較為模糊,從而造成產業鏈的各環節很難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模式,同時這也成為大多數作者以及出版商決定是不是把決策權授予網絡出版的一個關鍵原因。在筆者看來,針對這個問題,應該以宏觀角度為切入點,通過政府進行協調,以這方麵的龍頭企業進行帶領,對其中每一個環節進行細致深入的探討,而相互之間利益共享得以實現,理順相互之間的複雜關係,並切實加強彼此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