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eScan)的調查顯示,廣告播出後,對中國持好感的美國人從29%上升至36%,上升7個百分點;而對中國持負麵看法者,則上升了10個百分點,達到51%。⑨
根據文化闡釋的“冰山模式”,文化作為社會生活方式和內在關係的總和,分為表層、中層和底層。人們從外部所能觀察到的隻是它的顯性部分,由服飾、語言行為及建築等等構成,猶如冰山露出水麵的表層。中層是需要通過闡釋方能理解的文化視點和價值體係,如信仰、民族傳統、社會規範等,這些視點和價值並不那麼明顯,猶如藏在水下。最底層的是深層結構,包括人們從小習得的有關人的本性、人與人的關係、時間、空間等世界的基本假設,這些都是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指導人的表層言行和對世界的態度。”⑩像《最炫民族風》這樣的流行音樂屬於文化的顯性部分,傳統文化則屬於中層和底層,是需要闡釋才能理解的,是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的,所以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並不矛盾,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中國文化,共同建構中國國家形象。
流行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流行歌曲、電影、電視劇、體育明星、影視明星、綜藝節目等等。情感上的直接、通俗和貼近是流行文化的可貴之處,也是流行文化相比傳統文化的優越性。陳曉偉有文章提出明星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它的符號意義大於實體意義,因為“明星所代表的權威品位時尚身份等這是明星符號的價值所在,正契合了受眾群體的消費心理需求……明星作為一種社會風尚,作為一種消費符號,就變成受眾主動的無意識的選擇。”⑾當下中國的流行文化並非無本之木,同樣也根植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中,汲取西方現代流行元素澆灌而成,既反映了大氣、豪邁的民族性格,又展現了現代中國的浪漫情懷和幸福生活。一改從前以書法、中醫、曲藝、國畫、武術等為代表的一成不變的古典、莊重的形象,通過浪漫、活潑還帶點喜劇式的直抒胸臆,展現出當代中國充滿正能量的形象,有利於削弱中西文化的差異,易產生文化共鳴。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流行文化在國家形象塑造中的價值,巧妙地運用“中西合璧”的特殊性,削弱東西方由於文化差異造成的傳播阻礙,彼此理性對待,從而追求不同程度價值觀的協調與共同利益的商議。
參考文獻
①王朋進,《媒介形象:國家形象塑造和傳播的關鍵環節——一種跨學科的綜合視角》,《國際新聞界》,2009.11
②劉小燕,《關於傳媒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國際新聞界》,2002.02
③孫英春,《中國國家形象的文化構建》,《教學與研究》,2010.11
④程曼麗,《大眾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國際新聞界》,2007.3
⑤劉雲,《數字狂歡中的國家形象傳達——〈EVA〉與〈喜羊羊與灰太狼〉係列的文化比較》,《當代電影》,2012(8)
⑥溫朝霞,《跨文化傳播視閾中的國家形象塑造》,《探索》,2009.03
⑦⑩胡倩,《動漫與國家形象——日本動漫在中國的傳播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⑧蔡青青,《試析〈最炫民族風〉為何如此之“火”》,《大舞台》,2012.07
⑨金恒宇,《論我國國家形象構建中的傳播策略誤區——以係列國家形象宣傳片為例》,《東南傳播》,2012.09
⑾陳曉偉,《明星符號與國家形象的建構》,《東嶽論叢》,2012.01
(作者:江西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