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是推動孩子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如果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學習必然不會是積極主動的,在被動的學習中,孩子能獲益多少呢?因此,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為什麼學習,他為誰學習,學習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當他知道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責任,是實現理想的途徑時,他自然就會在學習中成長。
1. 學習,是為了爸爸媽媽!--要孩子明白他為誰而學習
學習是孩子成長時期的重要任務,每個孩子都應該利用精力最旺盛的時期好好學習,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當今社會的大多數孩子似乎不知道“學習好,自身受益;學習不好,自己受損”的道理。
於是,我們在大街上總是能看到背著大書包愁眉苦臉的孩子,聽到他們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他們時時都在憧憬著放一個長假……他們所表現出的狀態,似乎在為誰打工,工作內容是學習,老板不是自己。
那麼,我們是不是從來沒有告訴孩子:“你是為了自己而學習”?或者,是不是我們的表現不得不讓孩子認為,他不是在為自己學習?還是我們就毫不掩飾地直接告訴孩子:“你‘給我’好好學”?
也許是我們太明白,學習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不得不時常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啊!”甚至是用各種獎勵去促使他努力學習,當他學習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沮喪、會憤怒,因為,我們太想讓他好好學習了。我們太清楚,學習好對他有多麼重要了。
然而,我們畢竟不是學習者本身,無論我們多麼明白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弄清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是為自己而學習。
▲ 告訴孩子,他是為自己而學
小佳上3年級。一天晚飯後,小佳一直沒有去寫作業,媽媽就問:“怎麼今天沒作業嗎?”
小佳說:“不是,我今天就是不想寫作業。”
媽媽覺得很奇怪,問及原因,小佳也你沒說清楚,隻是說:“不想寫。”
於是,媽媽說:“那就不寫,反正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自己的學習任務,完成與不完成,也與別人無關。但是我認為這是責任,完成它,是對自己負責;不完成,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
小佳一想,媽媽說的有道理,於是,休息了一會兒,就回房去寫作業了。
我們通常可能會催孩子去學習,逼他學習,哄他學習,但是卻沒有像小佳的媽媽一樣,把學習的責任直接歸結給孩子自己,讓他明白,他是學習的主人,他不是為別人而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你是為自己而學習。”
▲ 別讓孩子覺得他是為父母而學習
也許我們會把“為自己而學習”的道理講給孩子聽,但是我們的所作所為卻讓孩子不得不覺得,他是在為滿足父母的需求而學習。比如,當我們的情緒隨著他學習成績的變化而明顯起落時;當我們沒完了地催他趕快學習時;當我們辭退了工作,每天陪他上課學習時……孩子無形中就會認為,我學習是為讓父母高興,為了讓他們別打罵我;我學習是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讓他們別總在我麵前嘮叨;我學習是為了平衡父母對我的付出……當孩子有了這些想法,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認為他是為自己學習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清楚: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並且要相信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能力承擔屬於他自己的責任。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正確引導,並灌輸他正確的學習意識,並不是用我們的情緒去幹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