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父母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為孩子報補習班、聘請家教,但收效甚微。問題就在於我們隻注重了讓孩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卻忽略了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表明了一種學習態度,也是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體現,孩子隻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學習效率才會更高。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31.快走,螞蟻搬家有什麼好看的?--重視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如果把孩子的觀察比作蜜蜂采蜜的話,那麼思維等心理活動就是將花粉釀成蜂蜜的一個過程。可是如果沒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吸收知識的能力都會受到限製。
晚飯後,7歲的強強和媽媽一起在公園裏散步。走著走著,強強的視線一下被牆角下的3隻螞蟻吸引住了,它們正在費力地搬運一塊兒體積比它們大幾十倍的餅幹渣。強強感到十分好奇,於是蹲下身仔細觀察起來,邊看邊問:“媽媽,這些螞蟻是怎麼做到的?”
站在一旁的媽媽顯得略微有些不耐煩:“快走吧,螞蟻搬家有什麼好看的?”可是,強強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仍然繼續觀看。這時,媽媽大聲說道:“你不走,我可走了啊!”眼看著媽媽就要生氣了,強強才勉強站起身,極其不情願地跟著媽媽走了。
孩子的觀察能力是在觀察活動中慢慢發展起來的,螞蟻托運食物在我們看來早已習以為常,可是對孩子來說卻是一件新鮮事兒。如果我們因為自己不耐煩,就製止孩子觀察,那麼無疑導致他失去了一次增長知識的好機會。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輕易就終止或者打擾孩子的觀察行為,相反要引導他有目的地觀察,讓他在觀察中學到一定的知識,這樣他的觀察才更有意義。
▲ 和孩子一起觀察螞蟻
螞蟻是訓練孩子觀察能力的好“教材”。它們有組織、有紀律,分工也極其精細,每隻螞蟻各盡其責,雖然個子小,但是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螞蟻出沒的地方,我們不妨放一些饅頭渣、餅幹渣之類的食物,然後和孩子一起耐心地觀察螞蟻們是如何通力合作,把食物搬進自己巢穴的過程。此外,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養花或者養魚、烏龜等其他小動物,讓他悉心照料它們的同時,也鼓勵他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
▲ 用遊戲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觀察圖片、卡通玩具、積木等道具訓練他的觀察能力。比如,將一堆不一樣形狀的積木倒在地板上,讓孩子按照積木的形狀或者顏色進行分類。我們也可以用兩張相似的圖片,讓孩子找出哪些地方不一樣。這樣不僅訓練了他的觀察能力,還培養了他歸納總結的能力,使他變得更加細心起來。
▲ 引導孩子有目的地觀察
一般孩子的觀察活動帶有很大的無意性,目的也往往不明確。他們喜歡憑借自己的興趣,隻關心自己好奇的那一部分。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孩子的視線,鼓勵他全麵地觀察。比如,要求孩子看圖說話,我們可以在一旁引導他,圖中畫了什麼東西?是什麼時間?大家都在幹什麼?是什麼表情?等等。在我們的引導下,他也就漸漸掌握了觀察的要素,並以這些問題為線索,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了,其觀察能力也就得到相應地提升了。
▲ 教孩子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
觀察是一個複雜而細致的活動,一般來說其觀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按照事物出現的時間,由先到後進行觀察;二,按照事物所處的空間,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進行觀察;三,按照事物的外部特征,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進行觀察。在引導孩子觀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慢慢把這些方法教給他,同時引導孩子提問,並讓他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在觀察活動結束後,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記錄觀察日記,以此加深他的記憶。
32.孩子,坐正了,別歪啊!--教孩子注意坐姿、用眼等小細節
“手裏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是孩子從小就被教的正確的坐姿。可是看看現在的孩子,隻顧著努力地學習,早就把正確的坐姿拋在腦後了。結果斜視、弱視、近視、駝背等現象在孩子中間越來越普遍。
明明剛剛上5年級,就戴上了厚厚的眼睛,而且走路或者站立的時候,還略微有些駝背。而造成他駝背和近視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錯誤的坐姿。每次寫作業的時候,他都駝著背,離書本很近,恨不得一頭“紮”進書本裏。有時候坐累了,他則幹脆左臂搭在桌子上,頭枕在上麵看書。時間久了,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現在,媽媽開始注意糾正明明的坐姿,在他駝背的時候,會輕輕地拍拍他的背,提醒他坐直;當他眼睛離書本的距離很近時,媽媽會在一旁提醒“眼睛”,他就會意識到自己離書本太近了,並主動把頭抬高。漸漸地,他錯誤的寫字姿勢慢慢被糾正過來了。
有的孩子學習時,喜歡側著身體,一隻手寫字,另一隻手不壓著書本,反而托著下巴,支撐著頭;還有的孩子身體喜歡貼著桌子,整個人就像沒了骨頭,攤在了桌子上;還有的孩子坐著時喜歡翹著二郎腿或者把腿叉得很開。而這些都是典型的不正確的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