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做老師指導下的課外題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在課後或者放學後給他布置一些課外練習題。這些課外練習題大多是教研部門編寫的或者和孩子正在學習的內容很貼近。因此,我們要讓孩子認真對待老師額外布置的習題。此外,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做些其他練習題,也要用老師推薦的參考書、習題書,這樣針對性才更強。
▲ 孩子的課外習題要有選擇性
我們要求孩子做的習題不能太簡單,而且要避免重複,否則達不到練習的效果不說,還影響他做題的積極性。當然,題目也不能太複雜,如果知識點很偏,離孩子所學的知識太遠,也會影響他做題的積極性。因此,在給孩子選擇課外習題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做重要的、典型的、新穎的例題或者習題,而且還要要求他邊做題邊總結,總結題目的類型和做題的方法,這樣他做課外練習的效果才會更明顯。
▲ 指導孩子整理一個習題資料庫
如果孩子隻顧著做習題,卻不及時做整理,那就相當於“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丟一根”,做的多,丟的也多。因此,我們應該指導孩子建立一個習題資料庫,要求他把所有的習題,包括課內練習、課外練習,以及考試題都總結出來,每隔一段時間翻看一回,尤其是在考試之前看,可以起到很好的複習效果。
▲ 不強迫孩子做課外練習題
兩個女孩一起寫作業,一個女孩說道:“我要快點寫完,寫完就能玩了。”而另一個女孩撇撇嘴,說:“我還是寫慢點吧,我要是寫快了,媽媽還會給我布置別的作業的。”
許多父母喜歡在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單獨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當孩子發現這一規律後,他就會想,反正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寫新的,那還不如耗著時間,放慢寫作業的速度,結果他寫作業時總是磨磨蹭蹭的。因此,當孩子做完作業後,我們千萬不要再強迫他做課外練習。如果要求他做的話,也要在他做作業前就事先講好,以免他寫作業時拖拖拉拉的。
▲ 書本練習為主,課外練習為輔
我們要求孩子做練習題,必須遵循一條原則:以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練習為輔。因為書本上的習題大多和書本中的知識點密切相關,也是書本知識的必要補充。而且不論考試還是平時測驗,考題都圍繞著書本上的知識點。所以孩子所做的習題一定要以書本上的知識為主。當孩子把書本上的知識點都掌握了,習題都會做了,如果他有餘力的話,再要求他做課外習題。
65.媽媽,幫我檢查一下!--正確處理“檢查作業”這一問題
作為父母,關注一下孩子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這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因為粗心而在學習上出問題,所以總是習慣嚴格為孩子把關,每天都為他檢查作業,希望能對他的學習有所幫助。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對孩子的學習起不到任何幫助的作用,相反會使他產生依賴心理。
古語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與其幫孩子檢查作業,不如教他檢查作業的方法。那樣既節省了我們的時間,也讓孩子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一天晚上,媽媽要求8歲的兒子檢查作業。可是看著那麼多題目,兒子開始犯愁了,但為了敷衍了事,他勉強地盯著作業本看了5分鍾,便告訴媽媽檢查完了。媽媽問:“檢查出錯誤了沒有?”隻見兒子搖了搖頭,說:“沒有。”媽媽聽了,笑了笑說:“檢查不能隻用眼睛瞟一下就行了,必須一道題一道題的驗算,動筆才行啊。”說著拿過兒子卷子,“來,媽媽教你吧。”
就這樣,媽媽耐心地看起了兒子的卷子,邊看邊誇張地說道:“哇,老媽剛檢查到第五道題,就發現了3顆‘地雷’。”
“地雷?”兒子驚訝地望著媽媽。
“‘地雷’就是錯誤,快看看你能不能自己把這3顆‘地雷’挖出來。”
“前5道題有3處錯誤?”兒子用懷疑的語氣問道。
“是的。”媽媽肯定地點了點頭。
於是,兒子低下頭,仔細地檢查起來,突然眼前一亮,興奮地說道:“媽媽,我已經檢查出一個‘雷’了。”
“是嗎?在哪?”媽媽驚奇地看著兒子,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驚訝地繼續說道,“這麼快就找到了,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