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院校行業英語與基礎英語教學的銜接
職業教育探討
作者:劉婷婷
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行業英語與基礎英語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所采納。在這一授課模式轉變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特別是如何有效的將行業英語和基礎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切實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尋找行業英語與基礎英語有效銜接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行業英語;銜接
一、引言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加快現代職業體係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人才”之後,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就如何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來處理和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進行了一係列的課程改革,形成了行業英語和基礎英語相結合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旨在把學生培養成為“外語+專業”的實用型複合人才,提高學生職業英語應用能力,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標。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許多高職院校已經形成了行業英語與基礎應用相結合的英語課程體係,並且根據學生的專業開設了行業英語課程,但兩者之間並沒有很好的銜接在一起,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
(一)行業英語學時少,受重視程度低。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大多以基礎英語的教學為主,大部分學生也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精力大多放在通過高等學校應用能力考試上,再加上專升本考試的加分政策,許多學生把英語課程等同於通過能力考試的培訓班,上英語課就是為了通過考試,能力考試通過了就沒有了學習英語的動力,對新開設的行業英語課程也沒有什麼興趣,認為“行業英語沒有什麼用”,還不如學習專業課。同時,大部分院校在大二下學期才開設行業英語課程,在學時分配上也遠遠不如基礎英語課,隻有30左右學時,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生根本無法係統的學習,教學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材不合理,教學方法陳舊。在教材的選用方麵,大多數行業英語教材更新較慢,與當前現代化技術存在脫節現象,學生學習行業英語,就好像重新學習了一個專業,與自己在曾經課上學習的內容沒有交叉點,不僅學著累,而且未來就業未必能派的上用場,這種情況間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行業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大多數教師沿用基礎英語的授課方法,還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上,一味的向學生灌輸專業詞彙和語法知識點,忽視了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沒有達到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目標。
(三)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大多數院校的行業英語都是由公共英語教師來擔任的,這些教師大多是接受正規的純語言或語言與文學相結合的教育,缺少相關的專業教育背景,對行業知識也隻是一知半解,在授課的過程中,也隻能照本宣科,不能舉一反三,很難做到幫助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