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管理策略探究(1 / 2)

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管理策略探究

職業教育探討

作者:金廣峰

摘 要:現如今,教育事業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教育界乃至社會都關注的話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今後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著重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很多傳統的教學模式要被改變和創新,在學生的課堂管理方麵也要不斷地應求發展,尋找更好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本文著重以中職學校會計學課堂的管理為主進行探究,以更好的策略和方法來教導學生。

關鍵詞:新課改;中職學校;會計學;課堂教學

會計學(Accounting)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係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1]。它以極強的實踐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在中職教育中加強會計課堂管理,成為中職教師的主要責任。

一、目前中職教育中會計課堂管理的問題所在

(一)教學形式老套、課堂氣氛沉悶。由於會計學所學知識大多屬於偏重於理論性的東西,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形式仍然處於填鴨式、灌輸性的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對於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所接受的知識程度也不同,導致學生差距大。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對於這種枯燥的教學便失去了興趣,對於學習好的學生長久下去也會感到麻木無趣。

(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大。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基本占用著課堂的全部時間,對學生隻是忙於教授課本中的死板知識,在課堂上扮演著絕對的主角,而學生也隻是在課堂上的聽者,由於會計學屬於理論性學科,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扮演“觀眾”的角色,對於教師灌輸到自己腦中的知識並不理解,這便使教學失去了意義。

(三)對新課改要求形式化。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育界很多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但是基於一些原因,新課改的要求在中職教育中並未起到根本性作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在課堂教育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或者合作式教學模式等,但是在中職課堂的實踐中,由於各種條件的限製,並未做到新課改的要求,隻是形式化的教一教、問一問,學生更是沒有體現出所謂的主體地位,仍然處在教師的“觀眾”角色中學習[2]。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職會計課堂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的改革是對知識的改革,是應求於社會發展的改革”。由於我國當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對會計專業方麵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對中職會計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大,中職會計屬於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的學科,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中職學校乃至社會都時刻關注的問題。

三、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加強中職會計課堂管理

(一)更新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傳統的中職會計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教學需求,因此對於中職會計教學來說,更新教學理念是對會計教學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會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所以會計學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理念,樹立理論與實踐共存、並重的理念[3]。在傳統會計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也要跟隨新課改的要求而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實踐性。隻有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才能真正教導學生對會計學的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