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學體育課興趣的培養
社會學·文藝·體育
作者:薛誌強
摘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培養初中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個性,體驗練習快樂;利用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心理快樂;評價體係多元化構建,激發學生練習興趣等。
關鍵詞:體育教育;興趣;培養
課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獨有的開闊的豐富的學習和活動環境,還可以讓學生強健體魄,而其中體育興趣是影響體育教學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中學體育課堂學生體育興趣不高的現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如是說,它不但是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的動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一個人的興趣對其學習和活動的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動是人的本性, 青少年尤其好動。可是我們在中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普遍看到這種情況:不少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體育課不感興趣,課堂上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憤沉悶,毫無生氣可言。一般來說體育課枯燥無味的具體表現是:(1)一直以來體育課的內容總是一些提高體能的跑步、跳遠、鉛球等練習,或者是加上簡單的籃、排、足球教學,單調而乏味。(2)還有一部分學校推行體育達標課,一上課就是800米、1000米、引體向上等項目,學生當然會對這樣的體育課望而卻步了。(3)體育課的競技色彩太濃厚了,過度追求傳授給學生過多的運動技能,從而忽視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學生和教師都有很強的功利心理,往往是牽扯到升學、達標的體育項目學校才會開展。
二、導致中學生體育興趣不高的原因
(一)傳統文化的影響。和西方文化氛圍不同,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曆史的國家,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中,廣泛流傳的是重文輕武的思想,雖說這種狀況在新中國成立後有很大改觀,但這種思想的殘餘在某些程度上還直接或間接地束縛著現代教育思想的傳播。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教師認為體育學好學壞無所謂,於是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被剝奪,學生在這種外因影響下,上體育課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對完不成學習任務也不覺得臉上無光,更不要說培養他們自主從事體育的興趣了。
(二)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夠。長期以來,中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理論課程幾乎沒有,就算在雨雪天氣,體育課在室內也不上理論而是改成自習。這種現象造成學生對體育的片麵理解,他們沒有認識到體育在人體發展過程的重要作用,自身體育意識淡漠,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想法。
由於應試教育一直占主導地位,學生平時把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文化課上,甚至連體育課也不放過,導致他們想玩而不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