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陳富貴
摘 要: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關鍵詞:創新能力;創新實踐;創新意識
“高中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的提出,現在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本人在十幾年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的幾點做法敘述如下: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第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第二,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鬆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製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首先要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衝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並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其次要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數學猜謎、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