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計算教學(1 / 2)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計算教學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王海平

摘 要: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我們既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紮實有效和發揚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要冷靜思考計算教學對學生後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總結經驗,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麵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真正推崇紮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性計算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學習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在計算教學中過分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40分鍾的課堂教學經常都是你說我說,而減少了很多必要的練習,導致學生計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嫻熟。那麼,計算教學應該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呢?以下粗淺地談談我對計算教學的認識。

一、計算教學與情境創設

數學情境創設是指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進行探索,將實際問題逐步抽象成數學問題。我認為在計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還是需要的,但創設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學生生活。我們要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係,激起對數學的興趣。

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把計算與解決問題分割開來,純粹為了計算而教,使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明顯脫節。教師們往往設計了內容豐富的情景吸引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又沒有較好地把握情景與教學之間的合理關係,導致計算課與解決問題的課分不清楚。那麼,計算課要不要情景,怎樣用情景,我們也需要理性思考。我認為,計算教學需要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情景。計算教學的情景創設目的是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而解決問題要從具體情景中引導學生分析提供的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係,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一旦偏離了這個中心,計算教學就會失去方向。

二、關於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

計算方法既然存在著多樣化,那麼學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後,並認為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就應允許他使用。一種算法不是上完一節課就被擱置,對於自己找到的方法,學生有一種積極的情感,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算法,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不斷的反思,發現原來的方法又不適合自己,對自己的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找到最好的,這本身就是一個發展能力的過程。所以,在呈現算法多樣化時,教師不必急於硬性給學生灌輸最優化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摸索過程中得出最優化的方法。把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掌握較理想的一種算法,而不至於一節課下來,什麼方法也沒有學會。計算方法多樣化需要優化,需要適時優化。當然,計算方法多樣化也要遵循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不同,當學生隻能想出一種計算方法而且這種計算方法也是比較合理的方法時,教師不必為了追求多樣化而生硬地要求學生繼續思考還可以怎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