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策略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尉俠雲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出發,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把競爭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策略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隻有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才能談得上合作和探究。新課程標準體現了語文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新語文教育理論的確立,加強了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及學生生活之間的有機結合,倡導學生主體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發展個性,健全人格,身心和諧發展。那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呢?
一、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創設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速學生完成認知過程,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由愛學到學會,由學會到會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達到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寬鬆、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充分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發言”,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二、在教學中把競爭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布魯納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習興趣。如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鍾,引導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讀、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書法、聽寫字詞、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成語、寫作文片段、介紹名勝古跡等等,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班級之間比,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