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閱讀教學 提高閱讀能力(1 / 2)

優化閱讀教學 提高閱讀能力

學科教育與能力培養

作者:李福州

摘 要:開展有效閱讀教學,教師的角色要定位準確,教師要把閱讀的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的閱讀興趣要積極調動起來,同時要讓學生走出閱讀誤區,堅持記好筆記,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定位角色;培養興趣;掌握技巧;走出誤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文化發展成果,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這是繼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後,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語文教師就要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定位閱讀角色

教師應是教材文本的首席閱讀者。語文教師就應該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他們應該是“職位最高者”,同時又是學生的“平等者”。在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開闊的想象空間與創造空間,必須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去捕捉和引導學生的靈感與衝動,並使之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而放棄對教材文本的最終和最高解釋權,放棄中心發言人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說,師生之間的關係必須由“俯視”變為“平視”,使“傳”與“受”的關係變為平等關係。教師必須激勵自己,讓自己充滿激情,成為學生學習引導者。語文教師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勵語,使學生為滿足教師心靈期待而釋放出潛在的激情能量。在講《斑羚飛渡》時,一開課便循循善誘,如:“在整個求生自救的過程中,你覺得課文中哪個斑羚最能打動你的心?為什麼?說給老師聽一聽”。充滿期待的話語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紛紛舉手。然後,又進一步追問:“當你麵對死亡,你在抉擇時心情如何?”整堂課中,師生互動相當突出。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用貼切而精練的語言正確、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樹立人本意識,成為學生深入研討的組織者。教師要使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在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提倡多角度的閱讀,有創意的閱讀,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和聯想,在閱讀中不斷有所發現,讀出新意。教師千萬不要把學生思想的火花遏止住,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敢於把不同的見解表達出來,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去閱讀。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語文老師如果能利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作為閱讀者所具有的自由聯想、進行創造性想象的力量,培養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一種積極地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那麼將對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學《空城計》時,就可以讓學生聆聽《三國演義》主題曲,觀看有關圖片,想象諸葛亮如何設計、司馬懿又為何不敢攻城,學生們嘴裏哼著小曲,眼睛看著圖片,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興奮之情,描述畫麵時爭先恐後。然後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