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程背景下怎樣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1 / 2)

新課程背景下怎樣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閆誌強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科技已深入到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的問題。本人從物理教學的角度入手,對如何在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做了一些淺顯的分析,希望對物理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物理教學;滲透;科學意識

當前,新一輪課改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來,各種新的觀念引領著我們的教育行為,STS是科學、技術、社會的簡稱,介紹、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然而物理又是一門曆史悠久的自然科學,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經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科學教育中,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物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與科學素養觀呢?筆者根據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探究和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滲透STS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中做起,要突出師生互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主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科學家名人軼事與物理學史教學

物理發展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物理發展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生了解物理發展的曆史,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典型事跡與故事,同時也能較好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精神。教師在實際數學中一定要強化物理學史的教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物理學史材料,如“伽利略觀察教堂吊燈的擺動而發現單擺的等時性原則”,“牛頓觀察蘋果總是落在地上從而創立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介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近年的“神舟係列飛船與楊利偉太空旅行”,“神威與曙光超級計算機”等。此外也可由學生講講各自所知的一些科學家小故事,通過這些知識介紹,可使學生更加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了解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巨大動力,樹立民主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受到良好的科技與人文精神教育。

(二)突出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係。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係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例如在講解聲現象中的“雙耳效應”內容時,我讓學生分別聆聽單聲道和立體聲錄音機,播放同一首樂曲的效果,然後讓學生談感受,進而講解利用“雙耳效應”原理在技術上實現立體聲效果的應用等物理知識;例如在講解光的直線傳播時,我讓學生舉出生產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具體例子等。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三)強化探究與實驗教學

加強實驗與探究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時也使學生體會科學原理與技術的實現之間的關係。根據筆者這些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強化實驗與探究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1)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台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手操作機會。(2)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教學。對學生探究實驗的教學,教師要現提出要求或問題,然後讓學生采取“自設方案—討論方案—選擇方案—實驗驗證—總結報告”的程序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的設計並通過實驗驗證。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分析原因,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寫出實驗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加強在探究實驗基礎上的科研小論文寫作教學。這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科學素養。從而體會科技與社會的聯係,真正領悟STS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