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決偏遠山區農村教育問題勢在必行(1 / 2)

解決偏遠山區農村教育問題勢在必行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段平雄

摘 要:農村教育特別是部分偏遠山區鄉村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件大事,是廣大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當前,農村學校數量和學生人數逐漸萎縮,城鎮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優質學校班容量越來越膨脹,這就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麵臨巨大挑戰。通過調查研究,認真分析,我們認為,高度重視、著力解決農村教育特別是部分偏遠山區農村教育問題勢在必行。

關鍵詞:偏遠山區;農村教育;勢在必行

一、當前農村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

教學點多且分散,生源嚴重不足:教學點較多且分散,學生生源逐年減少,招生困難,生源流出現象比較嚴重,是偏遠山區鄉村教育典型的特征。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和農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現在鄉村學校學生招生越來越困難,學生一屆比一屆少。

師資隊伍嚴重不足且老化,綜合素質差,業務能力不強:一是教師總量不足。從調研情況看,農村學校雖然學生人數不斷減少,但年級不少、班級不少、科目不少,相對師生人數比例來說,農村學校感覺是教師超編,但實際上仍然是教師嚴重缺編,不少學校不得不雇傭臨時代課教師。

設備設施落後,數量有限,使用率低。隨著近幾年教育投資力度的加大,鄉村學校在教學樓等硬件設施上雖有了明顯的改善,但相對縣城來說,這些鄉村學校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二、偏遠山區農村學校教育發展的困境

(一)教育經費不足與繼續保持運作的矛盾

農村學校的辦學經費困難,嚴重製約農村的教育發展。農村學校由於學生逐漸減少,每年的經費也隨之減少,導致學校在各項事務的運轉上捉襟見肘。這種不足同時導致了農村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使用效率低下且難以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二)教師數量不足與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矛盾

榮昌縣農村學校基本按照23.5:1的師生比確定教師編製,一個班不足23.5的按一名教師編製。這一編製標準對於農村小規模學校,特別是超小規模學校來說,存在著學生少但年級不少、教師不少但教師不夠用的結構性矛盾。按照這樣的編製配置教師往往難以開展教學工作。按學生數量算或一個班編製一名教師,現有教師完全夠用,但實際上要想開全課程、開足課時,這些在校教師根本不夠用。

三、偏遠農村小學校的出路與發展方向

一是集中辦學模式。根據地域、生源相對集中情況,開辦寄宿製學校,實施資源共享。這種辦學方式適合於規模適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域。二是交叉辦學模式。即小學分散辦低中段、集中辦高段,一、二、三、四年級在原有村小辦,五、六年級聯合集中辦,實行集中寄宿製辦學。這種辦學方式適合於規模較大、村與村距離較遠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