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_(1 / 2)

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汪洲

摘 要:隨著英語課改在農村中學緊鑼密鼓進行,農村英語教學出現新問題:學生兩極分化嚴重,教學質量下滑。本文將根據個人教學經曆,簡單談談在新課改背景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及解決對策,為在新課改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盡一份薄力。

關鍵詞:英語課改;農村中學;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和廣大英語教師的努力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是,農村英語課改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課堂表現及學習成績兩極分化。麵對如此局麵,有的老師幹脆放棄,回到原來“填鴨式”、“滿堂灌”教學。因此,在進行課改的同時怎麼能盡快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成為了廣大農村英語教師的向往。

一、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出現質量下滑的原因簡析

(一)農村英語教師仍被舊的教學觀念束縛,導致教學方法更新緩慢,無法適應新課程,影響教學質量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農村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屢試不爽。走不出“應試教育”和“一言堂”的誤區。其次,由於農村環境等各種因素,教師真正認真閱讀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極少,他們多半是通過雜誌、講座、培訓等形式接受新課改及標準的,從而大大影響了教學觀念的解放和教學方法的更新,讓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Task-based Approach,The Multimedia-Computer 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mmunicative Method等先進、科學、有效性的教學方法徘徊於課堂之外。

(二)農村中學缺乏英語語境,缺乏使用現代輔助教學設備的意識

農村中學處於邊遠地區,學生整個語言環境都是中文,唯一能接觸英語的地方就是英語課堂。可是由於學生基礎差,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等原因,大多數老師用中文上課,或用翻譯法,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學生幾乎沒有說英語的機會。

(三)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英語興趣不高,缺乏主動性和探究性

由於小學基礎薄弱,導致學生進入初中後感覺英語學習困難重重。另外,在《新課程標準新》的指導下,新教材設計了很多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如pair work,group work, make a survey等,更好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然而,由於以前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缺乏主動性和探究性,因而不適應老師新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習兩極分化。

二、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變兩極分化的多項舉措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有效的課堂教學,高質量的教學,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發展的教學。

(一)教學方法,跟上課改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