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及對策(1 / 2)

淺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及對策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周菊芬

摘 要: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正日趨嚴重,筆者所在地區的許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從小班就要求孩子會寫字,學習拚音,做算術,給孩子留作業,幼兒園做不完,回家還要做,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偏離了正確的辦園方向,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對策

近年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正日趨嚴重,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做法深深的傷害著我們可愛的孩子,實在令人擔憂!筆者所在地區的許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組織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活動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從小班就要求孩子會寫字,學習拚音,做算術,給孩子留作業,幼兒園做不完,回家還要做,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偏離了正確的辦園方向,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究竟誰在為幼兒教育小學化“推波助瀾”?

首先是家長急功近利。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如果哪家的孩子在沒上學之前就會背很多詩、能說會寫很多字、會算很多題,都會被當作“神童”一樣,被很多家長誇獎羨慕,認為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都會想著法地讓孩子在上學前多學一些本來該到小學時才會學的課程。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家長,每一個家長的內心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裏能夠首先培養出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與生活習慣,塑造出健全的人格,並能開心快樂。但是在現有教育體製和考試製度下,家長做出小學化教學的選擇也是一種無奈。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是一些家長、幼兒園都在有意或無意中為幼兒教育小學化“推波助瀾”。

其次是應試教育逐步向幼兒園滲透有關係。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錯誤地把開發幼兒智力與學習知識等同起來。學前班仍屬於幼兒教育,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學前班的主要教學目的,應是使孩子在學前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和學習興趣,能迅速適應課堂教學和學校生活。目前,一些學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學化”的教學內容,提前把漢語拚音、書寫漢字、計算等小學一年級的部分教學內容編入了教材,學前班辦成了“小學預科”。這樣就使一部分家長認為,在學前班可以提前學習一些一年級的知識,孩子上小學時容易接受所學知識,不至於“跟不上”。

三是社會上的一些商業性炒作,也誤導了家長,如網絡上有很多宣傳 比如“你可以不是天才,但是你可以成為天才的父親”。“孩子可以五個月識字,兩歲應該識兩千字,三歲應該識三千字,可以達到小學畢業的水平”,這些宣